烟台故事 我与烟台艺校

烟台晚报 2021-10-21 07:54 大字

刘淑芝/口述 高守莲/整理

1956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当时的莱阳专员公署(1958年8月迁入烟台后改为烟台专员公署)决定在烟台设立一所专业的艺术学校。1958年9月1日,烟台地区中等艺术学校(简称烟台艺校)在进德会旧址(现芝罘区政府礼堂对面、原无线电六厂)开学。而我,有幸成为烟台艺校的首届话剧班学生。

考上艺校

首届招生,从1958年暑期开始,设音乐(声乐、器乐)、戏曲(京剧、吕剧)、美术、舞蹈和话剧5个班,共招收150名学员。

那时,我家住南郊黄务姜家疃村,我刚从姜曲小学毕业,正在全力备考黄务联中。班主任找到我家,对我说:“你不是喜欢跳舞唱歌吗?烟台地区文化馆在郊区和各县农村招收贫下中农子女上艺校,你去考考吧。”我二话不说就跟着老师到了姜曲小学校长办公室。

那里坐着一位穿着整洁、皮肤白皙的漂亮女老师(后来才知道她是负责在黄务招生的市艺术馆舞蹈老师高淑玉)。她问我:“小姑娘会唱歌吗?”我说“会唱大青山”。“那就唱一段吧。”我扯起嗓子就唱:“哎拉呦喂大青山,山连山……”刚唱完高音,老师就打断我:“你还会干什么?”“我会翻墙扑。”“翻给我看看。”我就在泥地上朝着墙翻起了墙扑。老师说了句“挺好”就让我回家了。

就在我收到黄务联中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烟台艺校的录取通知也到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上艺校。上艺校不要学费还管饭,一个月8块钱的生活补贴,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

文艺为社会

开学典礼上,首任校长丁一在讲话中要求我们学习“乌兰牧骑”,做“一专多能”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掌握其他一到三样本领,特别是要学会一种乐器。

刚建立的艺校师资不足,除了文化课是专职老师,5个艺术班的老师多由艺术院团的专业演职员兼任。我在话剧班除了学表演、朗诵和主持外,又学了手风琴——去门楼水库工地演出时,这一手派上了用场。

文艺为时代服务,我们躬身实践。爱国卫生运动中,话剧班创作了“除四害”活报剧。在美术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自制道具,由男生举着扮逃窜相,扮演群众的学生拿着蝇拍、喷雾器、老鼠夹等道具,边喊口号边追打,所到之处,路人也纷纷加入演出。美术班老师王德力画了许多有影响的“除四害”宣传画,《烟台劳动报》介绍过他,配发的王老师工作照,背景宣传画上的人物形象就是以我为模特创作的。

1959年,我们话剧班编排了《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活报剧到大街小巷演出。扮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男同学到学校食堂要了点儿豆面,捏了个大鼻壳,又用黄色曲曲纸做成假发,还画了一张血盆大嘴。我也在鼻子上贴了块儿豆面,扮演一个美国之音的主持人。同学们分别扮成亚非拉各国人民,手持三角小彩旗,高呼反美口号,活报剧演到哪里,哪里就群情激昂。

1959年秋,西沙旺果园的青香蕉、红香蕉苹果熟了,果香四溢。新疆电影制片厂到这儿取景,拍摄电影《绿洲凯歌》。但缺少维吾尔族少女,让剧组一时犯了难。文化馆的人建议导演到烟台艺校去挑演员。于是,舞蹈班的李日训、王慧玲,话剧班的曲美芝和我,4个大辫子的女生被选中了,我们初尝了拍电影的滋味。

演多了活报剧,我很渴望真正地演话剧。“三年灾害”期间,返乡务农的邢燕子成为全国典型,大家都在学习她。艺校编排了大型话剧《邢燕子》,在市府礼堂、胜利剧场演出,也到工厂、学校巡演。我有幸扮演邢燕子。在胜利剧场首演,我终生难忘:那么大的舞台,那么多的观众!大幕拉开,一排用道具箱子盖着麻袋摆成的水库大坝呈现在面前,我扯着嗓门,喊着台词“爷爷”就要上台,被导演一把拉住,纠正道:“不要用大嗓门,要用感情喊‘爷爷’……”

我很快进入角色,演出场场爆满,我也因扮演邢燕子,被许多人记住。60年过去了,还有人在舞厅认出我:“你是那个演话剧的邢燕子吧?”

学校停办

正赶上那个饥馑年代,老师带着我们到西南山、娄子山一带挖野菜、撸树叶。初春青黄不接,野菜和榆树叶没有了,老师就带着我们撸槐树叶、柳树芽,回来焯水后晒干,用手搓成细末,加点儿全麦粉或玉米面、地瓜面做成窝窝头,一人一个。男孩子吃不饱,器乐班的杨正连在小院练唢呐时晕倒在地,李祖基老师心疼让他回宿舍休息,嘱咐他:“孩子,等不晕了咱再练。”拉二胡的李执胜个子大,一个窝头刚垫底。我就把自己的窝头一掰两半,塞给他一半。吹笛子的曲祥见后对我说,“姐,怎么不给我啊?”我说:“明天再给你。”

老师们动员农村的孩子周末返校时尽量带点儿吃的,干萝卜缨、地瓜蔓也行。秋收时,老师带着我们去郊区揽花生揽地瓜。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分到俺村揽地瓜,没完成任务,我就把同学带回了家。我母亲给男生张裕潮一个小篓,让他去装炕前晒的地瓜崽子,嘱咐他:“千万别装大的,让老师看出来不是揽的。”

吹奏乐器、形体练功都消耗体力,经常有同学晕倒、生病,但师生们却很乐观,没有叫苦喊累,更没有吃独食的。女生们一个地瓜掰两半儿、一个窝头分四块儿,也要分给男生充充饥。

1961年7月,我们毕业了。困难时期,学校不再招生,暂停办学了。人人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我们这150名学员后来都成了烟威地区的文艺骨干:戏曲班的韩涛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年近八旬仍在为传播京剧国粹而奔忙;吹笛子的曲祥进入省歌舞团并担任过团长;吹唢呐的杨正连担任过市吕剧团团长;张裕潮担任过地区话剧团团长;拉二胡的李执胜至今仍在乐坛耕耘;我则在市文化馆做群众文化工作直至退休。

新闻推荐

莱阳城厢街道 “动真格”治理马路市场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高少帅通讯员董文慧)昨日,记者在莱阳市区各大市场周边看到,曾经脏乱的“马路市场”现如今已变得井然有...

莱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