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本报评论员

烟台日报 2019-01-06 09:46 大字

数九寒天之始,莱阳濯村的“幸福密码”得以揭秘。

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在一无资源、二无城镇化红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内生动力,脱胎换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打造出规模经济和生态建设两张乡村名片,成为可借鉴、可复制的“齐鲁样板”。

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党建引领作用就越发鲜明;越是发展步入关键阶段,党建统揽功能就越发凸显。濯村发展的20年,离不开带头人———村党委书记高云建敢于改革的勇气,他带领全村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庄建设、生态促进产业振兴”的特色乡村发展道路;更离不开濯村党委团结一心,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冲破思想障碍的魄力。从挨家挨户落实拆迁,到分片推行网格化管理,濯村以党建核心,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让村庄发展迸发出不竭的生命力。

如果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骨,那么创新求变便是乡村发展的魂。在求新求变的道路上,濯村没有外来经验可借鉴,所依靠的,是适应本地水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并始终牢牢抓住增强发展实力和百姓生活这个根本。他们因地制宜,几十年来如一日加强生态建设,实现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他们不因循守旧,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他们没有把眼光局限于农业,而是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借势发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大搞活旅游文章,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精准有效。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而农民想要脱贫致富,其根本在于自身的突破和作为。濯村人明白,即使有政府“兜底”,致富还要靠自己。小到遵守村规民约,不摘一个柿子;大到先行先试,牢牢把握自身发展方向,濯村扫除了“等靠要”的精神惰性,补齐“精神之钙”,才迎来生态怡人、生产灵活、生活幸福的乡村新面貌。

变则通,通则久。濯村的“幸福密码”,重在党建的正确引领,重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重在自力更生的动力源泉。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小小的濯村,正闪耀光芒,继续奋勇迈进。

新闻推荐

那年我参加高考

□姜德照在村中读小学的时候,正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小学读到三年级,也不知读到后面,目标是什么?只见村小学都扩大了,竟然开起...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