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门八进士 张氏文脉兴

烟台晚报 2012-09-11 23:54 大字

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莱州新建的掖县公园里,有一座“掖县进士榜”,上面镌刻着自唐开科取士以来当地105名进士的姓名与及第年号。105人中,有的是父子、兄弟、叔侄继科,有的是祖孙三代金榜题名,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莱州城东南隅张氏家族,明清两代一门竟出了八进士。

张孔教为张家金榜题名第一人。他生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卒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开创了张家进士科名之先,官至太常寺少卿。其父张翚(hui),本来是个庠生(秀才之意),却因“父由子贵”,被朝廷赐为四译馆太常寺少卿。24年后,张孔教的儿子张忻,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及第,官至刑部尚书。而他的孙子张端,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清初国史院大学士,为一品官。张氏祖孙四世三代连登科甲,声名显赫,故于掖城东门里建造了一座四柱三门大牌坊,上书“四世三台”,轰动一时。

张孔教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忻,次子性,三子愫,四子悟,整个家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清中后期,居住在城内汤家十字口南街的张家二支异军突起,张性的五世孙、年届52岁的张伟,终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高中进士,拉开了张家又一轮金榜题名的序幕。两年后,张伟的长子张尔牧紧步后尘,而次子张尔宇、孙子张弼则分别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十四年(1844年)相继登科。短短27年间,张氏祖孙三代四进士,世所罕见。为此,道光皇帝还召见了已是翰林院庶吉士的张弼,并题写了“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的匾额,以此励志张家后人。

此外,张孔教之弟张孔印的后裔张恕琳,则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张氏始祖张兴,自元延祐年间由昌阳(现莱阳市)迁居莱州城,文脉兴盛,逐渐形成科举世家。说起张家驰骋科场的辉煌战绩,不能不提到一则方志里记载的故事———

《续掖县志·卷三》载:张孔教的父亲张翚,字华宇,家初贫,早年曾在掖城演武场后种瓜。夏日,一军人牵马买瓜,吃后匆匆离去,遗下一个革囊,内装二百余两银子。张翚等到天黑,不见那人来寻,就在垅旁挖个坑,将革囊埋了。两年后的夏日,一个面容憔悴的人来到瓜田边,竟伤心地流下泪来。张翚很奇怪,经询方知,他原是一名骑兵,前年奉差登州,却将公款误遗于路,旋被开除了军籍。为还债,他变卖了家产,甚至抵押了妻子,仍未能将款凑足。今见此处似曾相识,触景生情故而落泪。张翚问明了包装形状及银两数目,起身“掘土出之,革囊宛然。其人大惊(喜),愿分半以酬,翚笑却之。”当然,文章还列举了张翚的其它一些善行。文末说,正因有了这些善行,当张孔教出生的时候,家中一直倒烟的锅灶,烟囱突然“顺”了起来,因此,张孔教的乳名便叫“顺”;正因有了这些善行,张氏家族才得以日渐显赫……

显而易见,这是一则典型的拾金不昧的故事,只是末了宣扬了因果报应的理念。但张翚拾金不昧的美德是值得人称许的,他给后代树立了做人的楷模,培养了良好的家风,具有积极向上的推动力量。《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联曰: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所以,以忠厚、善良传家的张家子孙,通过奋发苦读、鱼跃龙门,体现的是自身价值,与祖德荫庇无关。

文溪撰文/供图

新闻推荐

冷空气弱弱的晴朗天爽爽的, 今天气温略降,明天晴转多云,气温变化不大

本报讯(YMG记者衣文萍)国庆小长假的第四天,天气继续演绎晴好,气温还是不冷不热,感觉就是一个字———爽。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受较弱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烟...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