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莱阳“献血状元”携妻捐器官, 近十年无偿献血53800毫升,愿死后捐器官续大爱

烟台晚报 2012-11-06 23:09 大字

YMG记者姜晓

通讯员李庆盛李婷婷摄影报道

记者昨日从莱阳市有关部门获悉,莱阳53岁的“献血状元”李升亭,在无偿献血70多次,献血总量超过5万毫升之后,又携病中妻子共同在《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表》中郑重地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行动,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平凡中的感动”。

五旬下岗工凝大爱:

十年献血5万毫升

李升亭今年已经53岁,曾经是莱阳棉纺厂一名下岗职工,现在在工厂对面经营一个小杂货店。自2003年开始第一次无偿献血以来,他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献血路,已献血74次,献血总量达53800毫升,成为莱阳的“献血状元”。

2009年,烟台市无偿献血服务“红色爱心之家”成立后,李升亭与众多热心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一起,成为一名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成为志愿者后,我觉得我不仅自己要献血,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献血的知识,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李升亭说,从那时起他每天都会拿出3个小时外出宣传,风雨不误,莱阳的18个镇街他已经转遍了15个。

病妻支持丈夫:

愿死后结伴捐器官

“我并不高尚,也不伟大。第一次献血时,我也心存顾虑,可是这么多年的献血经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一个善念能拯救一个家庭。”对李升亭而言,捐献器官并不是一时冲动。“去年夏天,我从红十字会那里得知可以捐献器官。工作人员告诉我,一个眼角膜能让两个患者重见光明,更别说其它的大器官了。那时,我便萌生了要捐献器官的念头。”

去年,妻子张凤花中风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为此,李升亭也只能压缩每天外出宣传的时间。“一般外出宣传两个小时左右,我就得赶快回来,要不然她就可能会有危险。”李升亭说,多年来的献血之路让他觉得自己还能爱的更多、贡献的更多、帮助更多的人。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死后捐献器官。因为妻子张凤花失去了自理能力,对一个无法救治病人的痛苦深有感触,因此,夫妻俩对死后捐献器官来帮助别人这个做法达成一致。昨日,“献血状元”李升亭和妻子张凤花一起,在《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表》中郑重地填上了自己的名字,俩人就像是完成了一种使命一样,脸上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亲人由反对变支持:

捐献器官延续生命

一开始有这个想法时,李升亭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儿子劝他说:“爸爸,你平时捐血已经能救很多人了,器官就别捐了吧,别人会说我不孝的。”当初妻子张凤花也劝他,活着的时候“折腾”够了,以后死了就别“折腾”了。李升亭听了之后并没有放弃,而是一遍一遍地给孩子和妻子做工作。“老李回家经常给我做工作,当初他开始献血时,我也不理解,嫌他瞎折腾。现在我自己中风瘫痪在床,就更能理解一个病人的痛苦,所以,对于他捐献器官这个提议,我非常支持。”张凤花告诉记者,李升亭现在正在给儿子和儿媳妇做工作,“相信他们也能理解我俩的选择。”最终,家人的反对也被他的大爱所融化。

“有些人不能接受捐献器官这件事情,我觉得这完全是封建迷信,自己不在了,让自己的器官在别人身上继续发挥作用,不但能够让他人得到救治,自己的生命还会得到延续,何乐而不为。”李升亭说,他不想停下奉献的脚步,“死后,想献血也不能献了,但捐献器官却可以继续延续生命。”

谈起多年来的奉献之路,李升亭说,自己不图回报,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理解。这几年,他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宣传无偿献血的志愿活动中,在宣传中,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人不理解,“人家给你多少钱,让你这么卖力?”李升亭说,虽然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而且很多宣传册都是他自费复印的,但当看到经过他们的宣传,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人越来越多时,他觉得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李升亭用他的行动在证明:爱,永远没有尽头……

新闻推荐

今迎小阵雨明日天晴好

本报讯(YMG 记者汪道霞)昨天天气不错。受弱冷空气影响,今天全市阴有小阵雨,夜间多云,西风下午转西北风,风力稍大,夜间风力逐渐减小,气温少变,最高气温沿海10℃,内陆11...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