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创四心,唱响和谐主旋律

烟台日报 2011-01-19 18:46 大字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社会更和谐。“十一五”期间,莱阳以深入开展“三创四心”行动为载体,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全市上下比作为、赛进度、争贡献,铿锵的文明脚步伴随着梨乡的快速发展,谱写出一篇篇建设和谐家园的豪迈篇章。

“三创四心”领风尚

道德之花朵朵开“十一五”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经济结构性矛盾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莱阳的发展面临困局,进入经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莱阳发现在影响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除了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等“硬环境”外,还包括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服务效能等“软实力”。其中,后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大,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发挥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莱阳就会错失经济转调的机遇,掉队落伍,被边缘化。

在这种形势下,2009年5月,莱阳提出在全市深入开展以“创新、创优、创业”和“爱心、民心、孝心、诚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创四心”行动。莱阳市委书记杨国强说:“我们开展这一行动,就是要以此为有力抓手,最大限度地把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潜能激发出来,凝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道德支撑,激活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动力。”

“三创”,扬奋进之志。莱阳南部沿海,曾是荒无人烟的万亩滩涂。而今在这里,一个现代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崭露新姿,已完成投资18亿元。鲁花集团立足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经过几年努力,将鲁花品牌打造成为国内花生油行业第一品牌。这些不断涌现的可喜变化,正是“三创”精神在梨乡结出的硕果。在创新上,该市积极鼓励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民营经济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等5项工作获烟台工作创新奖。在创优上,引导岗位创优、单位创优、行业创优、品牌创优,形成了人人创优争先、各个单位励精图治、各个镇街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创业上,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让千家万户动起来,让创业氛围浓起来,让致富能人多起来,每年新发展民营企业300多家,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

“四心”,聚发展合力。孙园娜,“爱心”典型,全省助人为乐模范,健全的她坚持九年如一日,背着残疾同伴张芹上学,酷暑寒冬、崎岖山路始终没能阻挡她的脚步。崔高波,“孝心”典型,视残疾叔父如同亲生父亲,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这些层出不穷的先进典型只是莱阳“四心”行动的一个缩影。该市以爱心为纽带、民心为导向、孝心为基石、诚心为根本,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爱心”行动中,成立了慈善总会和梨乡志愿者服务协会两大平台,募集善款1000多万元,救助困难家庭1.4万户,形成了“党员爱心基金”、“甘霖爱心社”、“梨城微尘”等爱心品牌。“民心”行动以“听民声、解民忧”活动为载体,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开设“网上民声”栏目,切实抓好“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孝心”行动以“十佳孝心好儿女”评选、“孝心梨乡?情暖夕阳”等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家庭美德实践。“诚心”行动,开展了“文明诚信企业”、“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表彰了全市6个系列320个文明诚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培育出宫明杰等一批诚实守信模范。

“三创四心”行动的硕果撒满梨乡大地,莱阳先后涌现出“三创四心”典型1200多个,涌现全国劳模2名、省级劳模和道德模范54名,有力推动了“四德工程”建设的扎实有效开展,为莱阳注入发展新动力,增强了城市软实力。

惠民政策结硕果“幸福指数”节节升顶着冬日的严寒踏上梨乡的土地,一股和谐发展的暖风扑面而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风淳朴干群和谐,惠民工程遍地开花,到处是一派环境整洁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十一五”是莱阳民生色彩最浓重的五年,五年里,莱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投入资金30多亿元,实施重点民生项目50余个,基本覆盖到读书就业、看病养老、衣食住行等普通百姓涉及到的所有领域。民生大网越织越细,市民“幸福指数”不断刷新,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民生城建惠及城乡。“十一五”期间,莱阳累计投入15.6亿元,完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根本的重点城建工程,大手笔拉开了城乡发展框架。新建改建城区主干道20条、硬化改造背街小巷15条,大修改造县乡公路100多公里,硬化连村路1000多公里,百姓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实施了“三河两沟”综合整治和36项绿化亮化工程,“蚬河十里长廊”、“东关大桥人工护岛”等

一批绿化休闲亮点点缀在城市之间,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集中供热供气、弱电管网敷设、城市供水改造等工程,完成187个村庄的环境治理,新建沼气池9800个,新增无害化厕所6.3万座,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平安法治构建和谐。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硬工程”的同时,该市对优化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也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组织开展了多次大规模打击痞霸恶势力和“两抢两盗”专项斗争,刑事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暂停了所有面向企业的非必须检查和评比活动,对收费项目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所有收费一律按下限执行。民有所呼,政有所为。2009年10月,莱阳政府网站开设了网上民声栏目,搭建起政民互动的桥梁,市民有了急事、难事、麻烦事,足不出户,只要点击“网上民声”,所反映的问题很快就可以得到答复,有力地推进了“和谐莱阳”建设。

惠民政策造福百姓。“十一五”期间,莱阳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42.9亿元、人均1.63万元,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爱,累计发放爱心救助3051万元、城乡低保3573万元,受益群众6.3万人。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发放农资、良种、家电下乡等各种补贴2.3亿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累计补贴1.8亿元。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五年净增企业社会保险参保职工1.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30元,累计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9亿元。

科学考核催奋进“干事氛围”日日浓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班子和干部。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培养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是莱阳在“十一五”期间始终不渝的工作着力点。

面对加快发展的严峻挑战,为激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9年5月,莱阳市对沿用多年的干部考核体系进行了较大的系统性调整。新考核意见以“突出重点、同类同考、打破平衡、考以致用”为总原则,倡导“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以科学考核为杠杆撬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考核中,莱阳把经济工作摆在首位,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切实把招商引资、财源建设、项目投入特别是大项目突破等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牢牢抓在手上。同时,强化社会稳定工作责任,重点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此外,把民生和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程,提高对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环境保护等工作的考核比重,让考核真正成为引领科学发展的指挥棒,体现民意的显示屏,推动工作的助推器。

同类同考,打破平衡。为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莱阳改变以往划口考核的形式,实行同类同考,打破平衡,根据各考评单位的“强弱”,将各镇街、市直部门和垂直管理部门分别划分为若干个考核组,按照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考核。“虎羊不同组,同组竞高低”,让“虎”感受到沦为“羊”的压力,也让“羊”看到了成长为“虎”的希望,真正实现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论成败、以实绩定升降。

考以致用,政绩挂钩。在“同类同考”的基础上,新考核意见还强化了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政绩档案、提拔重用直接挂钩。新考核办法实施以来,先后有多名单位主要领导因考核成绩不过关被免职,同时也有大批能力强、政绩优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考核体系对干部的激励作用和撬动发展的杠杆作用日益凸显,呈现出一派人人讲贡献、个个争上游的生动局面。

“十一五”,我们即将走过。在这弥足珍贵的五年中,莱阳精心培育文明理念,不断提升文明品位,奏响了一曲曲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华美乐章。

(李梦董新云)

新闻推荐

莱阳农民工家门口找“饭碗”, 4000多人与企业签订培训订单

本报2月18日讯(YMG记者凌云鹏通讯员崔潇文王元亭摄影报道)“我今年不用到外地打工了,就留在城里挣钱。”今天,在莱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进城务工...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