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井抽水来灌, 溉海阳稻农插秧忙

烟台日报 2011-06-14 18:39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YMG海阳记者孙永鹏摄影报道)连日来,烟台市持续干旱,海阳市大阎家镇村民采用打井抽水的方式进行浇地灌溉,终于按时将水稻插上秧,确保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

昨日上午,海阳市大阎家镇大荆家村村头水田里,处处可见农民弯腰插秧的身影,一株株翠绿的水稻秧苗被插入肥沃的泥土中,在灿烂的阳光下随风轻摆。

“今年降雨偏少,土地干旱,为保证水稻能按时播种,村民普遍采取打井抽水的方式进行浇地灌溉。”大荆家村村民荆甫茂说,插秧工作已经进行了3天,预计再有1天时间便能结束。

大荆家村有稻田500亩,占全村耕地80%以上。“由于在北方,水稻种植比小麦种植要难很多,但由于种水田收入可观,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改种植旱地作物为水田作物。”荆甫茂说,不仅本村如此,附近好几个村庄水稻田规模也在日益扩大。

大阎家镇是胶东地区有名的水稻镇,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初,该镇便有了水稻种植,同时由于水稻生长期长达180—190天,被誉为中国“稻龄”最长的水稻。据介绍,当年该镇附近驻扎着部队,有两个连负责开荒种地,因为靠近海边,属于盐碱地,种的庄稼收成不好。有一年,东北延边的几个战士回家探亲捎来些稻种,种到地里,到秋天竟收获了沉甸甸的稻谷,于是水稻种植开始在当地盛兴。

“村里所产大米晶莹剔透,口感清香,价格在5元/斤,要比东北大米高出不少,且经常有价无货。”西沽头村民由锡礼说,多年经验积累,如今村民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水稻亩产量超1000斤,初步计算每亩地纯收入为3500多元,非常可观。

据介绍,近年来,西沽头村引进了新品种“糯米一支香”,全村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面积达1000多亩。2006年,该村又累计投资40余万元,在纪疃河修建了一处拦河闸,使全村稻田得到自流灌溉,村民吃了“定心丸”,再不为水而发愁。“现在全村家家种水稻,小麦反而没人种植了。”由锡礼说,他十几岁时,便跟着父母下田学插秧,现在已是村里插秧的“老把式”了,每天能插秧2亩多。

“老把式”干活有经验,不枉费气力,但一天下来,还是把人累得的够呛。由锡礼表示:插秧这活一点儿不比种小麦轻松,光是弯腰下身就够费劲,每次插完秧他都要休息一个多周,腰部才能康复。目前,村里雇工插秧的价格涨到了130元/亩,尽管如此却少有人愿意干,什么时候能跟小麦一样,实现机械化作业就好了。

新闻推荐

海阳启动滨海旅游季

本报7月18日讯(YMG 记者夏红尧)近日,由市旅游局和海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海阳2011“滨海旅游季”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次活动是第二届海阳国际沙滩体育...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