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出“四抓四带”推动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

延安日报 2011-12-08 21:05 大字

要想苹果产业形成规模真正成为农民的支柱产业,就得经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没有艰苦辛勤的工作是不会取得成功。近年来志丹县双河乡在山地苹果栽植过程中形成了“十个一”的栽植办法,在苹果管理过程中形成了“双河乡山地苹果三字经”,有效地指导了全乡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调研报告《双河乡南岭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做大做强双河山地苹果产业》、《让山地苹果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双河乡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几点思考》、《发展山地苹果必须走精细化管理路子》、《志丹县山地苹果产业的调研与思考》等篇山地苹果的理论调研文章。从实践来看,发展山地苹果还有一定难度,发展速度缓慢,规模不大,没有真正成为果农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部分果农对发展山地苹果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投入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出现了乡镇“热”,农民“冷”的被动局面。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双河乡在发展山地苹果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经验。一是行政推动是山地苹果逐步走上了规模化发展路子;二是典型示范使果农有了发展山地苹果的积极性;三是政策优惠和技术投入促进了全乡山地苹果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四抓四带”上下功夫,全力加快双河乡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

双河乡有1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有2246户,10059人,总土地面积289.2平方公里,有苹果20953亩,其中挂果园面积4804亩,幼园16149亩。

一、抓老园,带幼园

要把山地苹果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走典型示范的发展路子。加大投入,精心管理,培训

果农,提高技术水平和果农的收入。近年来我们双河乡在三道岭上抓了南岭的南洼、李家湾;东岭的大庄科、白杨树湾、刘家湾;西岭村的吴家湾、墩梁等七村的示范村,逐步形成双河山地苹果万亩产业带,涌现出了邢志岗、朱成平等10万元典型户。只有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利益、看到实惠,让他们心动,才能大规模地发展山地苹果。因此,要加强老园管护,让有苹果老园的农民群众见到效益,通过他们现身说法,激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投身山地苹果产业,从而实现以老园效益带动幼园面积扩张的发展目标。

二、抓幼园,带整体

以规模发展,求整体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把山地苹果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集中精力,集中干部,集中资金,集中技术,全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广大果农就会认识,就会理解,就会积极投入到这项富民的产业之中。要制定发展规划,摈弃小打小闹,走规模化发展山地苹果的路子。按照“近村、近路、近水源”的原则,优选背风向阳、交通便利、地形开阔、光照充足、远离污染的山地梯田、坡地、湾塌地建园。我们乡上提出了“户均二十亩园子、五头猪、一口沼气”主攻苹果产业的发展思路,还提出了一个村抓一个百亩老幼园示范园,乡村干部抓一个20亩以上的示范园,有效地带动全乡山地苹果产业快速发展。

三、抓质量,带效益

质量决定着山地苹果产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山地苹果产业激励政策,在基础建设上、技术服务上、老幼园管理上给予资金投入,要以南岭苹果为品牌,打造一流品牌,选优质苹果上市,以品牌占领市场,来带动全乡山地苹果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在政策上加大倾斜力度。双河乡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

过程中,为激励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结合农民具体情况,制定优惠的扶助政策,从修道路、建果库、建水窖、建防雹网、苹果套袋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每建一口5立方米以上(含5立方米)水窖,乡上补助1000元;每建一个贮量在1.5万公斤以上的果库,乡上补助2000元;每修一公里果园生产道路,乡上补助1万元;每使用一个果袋,乡上补助0.04元;每建一亩果园防雹网,乡上补助1500元。这些扶助政策的实施,极大调动了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寻找发展苹果产业的新路子,通过大户承包果园来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

二是在老幼园管理上加大投入力度。在老园管理上大力推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节水灌溉、网膜覆盖”等六项关键技术的有效运用;在幼园抚育上,着重推行“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灭鼠防虫、合理间作”四项技术;在新建园栽植上,严格遵循“十个一”栽植标准。要按照果树生长的各个环节,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管理力度,使全乡的山地苹果产业走上标准化、精细化、优质化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是在技术服务上加大工作力度。双河乡按照“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办法,每年都组织村干部、苹果种植户到外地参观学习,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要积极联系市、县各级技术部门,争取科技人员经常深入村组向果农传授苹果园栽培管理知识,多形式、深层次的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果农的科技意识和经营水平。几年来,共组织果农外出考察36次,开展相关技术培训89场(次)21000多人(次)。通过宣讲政策、宣传形势、算账对比、

示范引导等方式,进一步统一了群众思想认识,坚定了发展信心和决心,使广大果农苹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是在基础建设上加大配套力度。要着眼于苹果产业化,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果园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实现村村通油路、园园通公路目标。不断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农村通讯条件,保证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通畅,联系便捷。要产优质果,就必须多养畜,多积农家肥,继续推进沼气建设,努力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全面落实既定政策,加快建设果园水窖,促进山地果园坡改梯步伐;大力推广老果园防雹网建设,努力减轻冰雹危害。2008年以来,双河乡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新修生产道路48公里,调运农家肥912吨、专用肥557.3吨、尿素120.3吨、诱虫板23900块、诱虫带12万条、诱虫灯40盏、苹果包装箱13万个、《双河乡山地苹果三字经》挂历2000册、果袋3708万个,新修水窖298个、果库93个,架设防雹网408亩。

四、抓领导,带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思路形成,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就是领导干部,我们要层层夯实责任,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山地苹果快速发展。

一是领导抓示范园。要树立了“全乡上下一股劲,紧盯苹果不放松”的产业理念,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在自己所包的村组确定一块挂果园和一块幼园,通过精心管护,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看到苹果种植带来的效益,激发更多的人投身于苹果产业建设之中。同时,在确立的示范园中,树立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新的管理办法,使用新的管理技术,力争把示范园打造

成管理的模范、增收的典型,给广大农民群众的苹果管护做好带头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带领更多的农民群众发展苹果产业,推动一个村组苹果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干部抓示范户。每名驻村干部选取一户在苹果产业上认识到位、愿意发展苹果产业的农户,确定为示范户进行帮扶。在日常管理上,从管理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这些果农真正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同时,要把在苹果发展中示范带动强、做出贡献大的果农要树立为“科技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使其切实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2010年10月,举办了双河乡首届山地苹果赛果大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发放奖金1.6万元,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果农发展苹果产业。

三是网络要健全。要建立健全果农专业合作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果业合作组织作用,带领服务果农发展山地苹果,为果农增收夯实基础。要建立完善乡、村两级果业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龙头带动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重大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健全,有效指导服务苹果产业的技术推广,提升果农综合技术水平,稳步推进山地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责任必须夯实。双河乡制定出台了《苹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发展苹果产业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主管农业副乡长任副组长,各包片领导为成员的苹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乡苹果产业发展的指导和规划。各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的苹果产业发展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并将苹果产业作为年终考核的重点工作,评比前三名的村给予重奖。同时还要成立乡有服务站、村有合作社、户有技术员的苹果技术服务体系,有效服务果农发展山地苹果产业。

(作者单位:志丹县双河乡)

刘志平

新闻推荐

统筹城乡志丹科学发展之路

(上接第一版)目前,县城规划面积由原来的5.4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6.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规划区面积达到30.63平方公里,比修编前扩张了15.5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8.3%;县城人口由原来不到3万多人增加...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