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统筹城乡志丹科学发展之路

延安日报 2011-12-22 21:01 大字

(上接第一版)目前,县城规划面积由原来的5.4平方公里增加到了16.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规划区面积达到30.63平方公里,比修编前扩张了15.5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8.3%;县城人口由原来不到3万多人增加到6万多人。

当你步入志丹,宽敞笔直的南滨大道、风格独特的窑洞群、彩虹大桥、具有标志性建筑的社会事业大楼和农业综合大楼、高标准塑胶跑道体育场、建筑风格迥异且高楼林立的城南城北住宅小区、碧水蓝天映衬下的水景观、一个个功能完善的广场,一盏盏光彩夺目的街灯,让你感受到昔日的陕北小县城,变得更大更美、更新更靓了。志丹,真正再现了“山青水秀地干净,宜居乐业人幸福”的温馨家园。

那么,县城有如此巨变,农村呢?从延安出发,沿省道303线,一进入志丹地界,“红都”两个巨型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格外醒目。穿过隧道,进入了双河乡向阳沟村。一座座白墙青瓦、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村里的小路红砖铺就,路面干净整洁,丝毫不亚于城市。屋脊上一对白鸽相视,颈翎处系着红丝带,村民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吉祥、幸福、平安。房屋错落有致,房顶上置有太阳能热水器,房间内设有暖气、数字电视及各种家用电器,布局合理的住宅区、生产区、粪土区、供水站、公厕、垃圾桶应有尽有。

村支书康永强告诉笔者:“前几年一进入春秋,漫天的黄沙,每天灰蓬蓬的,一下雨,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从2009年4月开始县乡村累计投入资金1154余万元进行了村庄改造,目前,全村都住上了新房。从前羡慕城里人,现在我们过的一点不比他们差啊!”笔者了解到,这种比城市居民小区更具魅力的农业生态小区在志丹县许多乡村比比皆是。

县新农办的同志说,目前,全县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全县新建、改造、搬迁自然村548个,60%农户住进了新房。向阳沟村民的幸福生活在志丹县很具有普遍性,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给14.9万群众带来实惠的一个缩影。

“做大县城、做强集镇、做好社区、做实基础”是志丹今后城乡建设的核心。今年,志丹县按照省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继续高标准建设县城的基础上,决定财政支持建设旦八、顺宁、永宁3个重点镇和东武沟、胡兴庄、保娃沟门等8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进一步做大城镇集群,扩大城镇容量,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城乡差距,着力破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另外,今年该县财政预算列支5000万元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资金,对省、市、县级重点镇各支持1000万元,对新型社区支持200万元。计划到2012年,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框架,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3.1:1。据有关部门科学推测,在2015年志丹县县城人口将达到8—10万人,全县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5%。

新型社区建设、移民搬迁,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32500名农民即将逐步离开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土窑洞,住进楼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由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就业变创业,实现多年以来未曾实现的“进城梦”,让曾经羡慕的农转非,变成了历史名词。

公共服务圈的魅力延伸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公共性”的重要体现,必须按照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满足公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而志丹县在推进城乡统筹、实现跨越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缩小了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做到了公共服务“全覆盖”。

城里人享受到的孩子上学、

就业、看病、养老、低保、住房公共服务方面的待遇,长期以来是农民可望而不可及的。但随着该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快速推进,这些志丹农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如今已悄然成为现实。

从2006年以来,志丹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7亿元,实现了城乡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的“齐步走”。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将“蛋奶工程”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寄宿制高中和职中。全民医保、农民养老保险,以及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优惠政策等,均走在了陕西乃至西部的前列。如今,志丹县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3720元和1600元,并实现了全面覆盖;将“五保”对象供养金提高到每人每年3200元,使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5%。在顺宁、旦八、杏河建成三个敬老院,对120名孤寡老人进行了集中供养。而且,还建成122个村级卫生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投资20多万元建成街道办残疾人康复活动室,并扩建了桥北社区残疾人修鞋店、桥南社区残疾人手工作纺;组织3000余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为全县居民进行了健康建档;每年度为全县所有居民进行医疗保险登记,参保率达到97%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566人,1.5万人实现脱贫。

几年前的那件事,让永宁镇杨城村农民陈有训至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念于怀。陈有训妻子得了风心病和二尖瓣双损病,经过省人民医院精心治疗,病情明显得到好转。通过参加合作医疗,报销了医药费25000元,陈有训逢人就夸党的好政策。

就业是许多年轻人向往的一件大事。近三年来,志丹县通过出台相关就业帮扶政策,与境内长庆采油一厂、西区采油厂、永宁采油厂等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使1500余名城乡残疾人子女、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子女实现了就业,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建成保障性住房27.3万平方米,使城乡居民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城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85平方米,农村基本消除了危房户。城乡每个人都享受着城市化的幸福生活。

富裕农民缩小了城乡差距

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尽快缩小城乡差距,而富民是首要之举。从2006年开始,志丹县每年都投入超过了2亿元的“三农”资金,财政支农支出名列全省第一。通过“以工哺农,以工促农”,用工业化的思路大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加强城乡经济融合,形成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互动格局。

本着产业富民的理念,志丹

县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先后出台了涵盖农业生产7方面的24条惠农政策,大力实施“22211”产业富民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县存栏优质白绒山羊20万只、生猪20万头,苹果面积达到20万亩,大、弓棚总量达到1万座,小杂粮种植稳定在20万亩,新发展龙头企业10家,专业合作组织100个。2010年底,全县苹果已发展到11.4万多亩;大、弓棚总量达到7671棚,总产近5万吨;养殖专业户达到1673户,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农民彻底告别了人挑驴驮的饮水难历史,基本实现了户户通上自来水的目标;电视、电话已经实现全覆盖,全县信息入村率达到57%。

同时,该县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黑色石油产业、绿色农业产业、红色旅游产业为主的“三色产业”,努力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城乡大产业格局。同时,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建筑建材业集群、石油配套产业集群、矿产资源开采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化为内容的“四群一园”项目。目前,工业园区里已有9家企业入园,有25家企业申请入园。通过这些措施,志丹农民的就业渠道得到了拓宽,收入明显增加。

更为可喜的是,在“订单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志丹县农民的角色逐渐转变成了活跃在城乡的“产业工人”,收入也在节节攀升,去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18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小了。

今后,农民进入社区、城镇、县城以后干什么?靠什么生活?保安镇武沟新型示范社区的建设思路给出了清晰回答。保安镇东武沟新型示范社区规划建设楼房11幢,可以容纳2400人居住。社区建成后集医疗室、警务室、文化室、农技站和老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使得进城农民能够享受到分散居住享受不到的优质公共服务。在社区建成后出资1800万元,由农业技术部门提供指导,建设“五型”大棚100座,羊子养殖厂20个,供进入社区的农民发展棚栽业,养殖山羊,稳定收入来源。其他进入社区的农民也可以进入第三产业,自主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其他的建设的社区和重点镇除过配套相应的公共设施以外,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也将产业、旅游业、养殖和种植等作为重点,使得农民能够搬得来、留得住、有收入、过得好。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不仅让城乡之手越握越紧,更让志丹在加速城乡融合中展现出发展新魅力。如今,该县将围绕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紧盯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奋力争创全国百强县目标,城乡处处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新作风、新气象。A⑧

新闻推荐

志丹县大力实施稳油增气以气补油战略

本报讯(刘晓媛鲁云)近年来,油气工业一直是志丹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增长和各项任务的完成,还必须依靠油气工业的支撑和拉动。为此,该县牢固树立支持油气企业就是支持自己、...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