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位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记“全国模范敬老院”黄龙县中心敬老院护工周爱琴
周爱琴正在为老人擦洗
刘杨阳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她每月拿着几百元的微薄工资,像亲生女儿般细心照顾敬老院里134位鳏寡老人,十二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她就是延安市唯一一个“全国模范敬老院”——黄龙县中心敬老院里的护工周爱琴。
初担重任
她是一位清秀温婉的城里姑娘,讲卫生、爱干净,偶尔还有些小“臭美”;她的生活美满幸福,有个关心宠爱自己的丈夫,有个争气听话的儿子;她孝敬父母公婆,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
她以为自己会这样平淡地过一辈子,但2003年的一次工作变动,让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2003年,39岁的周爱琴因公司改制,成为黄龙县中心敬老院的一名管护人员,主要工作便是伺候孤寡老人。丈夫和上初中的儿子对她将要面临的工作环境愤愤不平。对此,周爱琴却十分坦然:“既然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就要服从组织安排,并把工作干好。”
周爱琴所在的黄龙县中心敬老院,是延安市13个县区中第一个以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和优抚人员为主要供养对象的敬老院。2006年接收的第一批孤寡老人共有20人,他们基本都能自理。周爱琴每天主要是督促老人刷牙、洗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洗一次衣服、剪一次指甲,指导他们洗一次澡,半个月领着老人理一次发,老人们有病了给他们送医喂药和进行一般护理。面对这些工作,周爱琴的丈夫和儿子并没提什么反对意见。
胜似亲人
2007年8月,敬老院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复转军人袁世全上街不慎摔倒,造成大腿股骨骨折,瘫痪在床。因为从来没有照顾过瘫痪在床的病人,周爱琴很不适应。
“他常常用手把大便抓到墙上、身上,有时候我正在给他擦洗,他就突然拉到我手上。我连自己父母都没这样伺候过,何况还是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男人,当时真的受不了了,曾想过要放弃这份工作。”周爱琴说,她偷偷哭过很多次,丈夫知道后曾跑到敬老院同院长大吵了一架,要求自己辞职回家。可冷静下来的周爱琴一想到老人无儿无女,现在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当年他在朝鲜战场上流血流汗、奋勇杀敌,连生命都不顾,现在自己为老人做这么点事情就抱怨,真的很不应该。
想通后的周爱琴劝丈夫:“现在敬老院护工就两个人,两人中我的年龄大,我不管谁管!老人瘫在那里,又没有亲属,我既然到敬老院工作了,就得担起这份责任。”她努力克服心理障碍,照旧为袁世全洗头洗脚,端屎端尿、喂饭喂药、擦洗身体、清洗床单被罩。为此,丈夫半个多月都没理她。但周爱琴认定了去做就不回头,时间长了,丈夫也被她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也不再反对,还经常在不忙的时候,骑车送她到敬老院上班。
因为自己的悉心照料,敬老院里很多老人都把周爱琴看作自己的“亲女儿”,李武臣就是其中一个。“他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给我带一份,我不要,他就生气,硬是塞到我手里。”周爱琴还未说完便言语哽咽,“以前敬老院条件差,2009年刚搬到新地方,我想着他要享福了,没想到,只住了一个冬天,他就走了,他是我在敬老院里送走的第一个老人。”
敬老院还有一位老人叫韩大喜,他年龄最大,身体不好,但他最喜欢周爱琴,有好吃的都要留给她。有一年冬天周爱琴生病了,几天没去上班,老人知道后特意买了奶粉和油茶,托人给周爱琴送到家里去,收到东西后,周爱琴感动得哭了。2013年冬天,韩大喜因病去世了,周爱琴哭着给老人擦洗身体,为老人穿上寿衣,并给他送葬。可谁能知道,因为工作忙,周爱琴的父亲辞世时她都没来得及亲手给他穿寿衣,每当想起这件事,周爱琴就满心愧疚。
后来,敬老院每一位老人弥留之际,她都会和同事守在病榻前,等老人们安心地走后她会和医护人员一起把老人抬到太平间。别人问她害怕吗?她笑着说:“平时我对他们好,他们也很爱我,我们就像亲父(母)女一样,这有什么好害怕的!”
收养孤儿
2009年一个寒冷的冬日,一个因生下来就没有右手的小男孩被亲生父母遗弃在一辆垃圾车上。“他被110送来时,才刚刚一两天的样子,小脸被冻得乌青,特别可怜,我就主动请求院长,自己照顾这个孩子!”周爱琴说。
收养照顾一个孩子是很累的一件事,周爱琴白天要照顾老人,晚上还要照顾孩子,但她依旧坚持。她天天给孩子喂奶喂水,细心呵护,一个多月下来,孩子竟然变得白白胖胖非常可爱,可是她却瘦了十几斤,累得住进了医院。咿呀学语的时候,轻轻的一声“妈妈”让周爱琴激动地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幸福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觉得有这一声“妈妈”,她吃再多的苦都值。几年来,她晚上一直搂着孩子睡,孩子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妈妈。
就这样,12年来,周爱琴默默地奉献着,从一个普通的管护员,到黄龙县中心敬老院管护长、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院长。她所在的黄龙县中心敬老院也先后被省爱卫会评为“卫生先进单位”,被省民政厅评为“五星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被省文明办、老龄办等五部门授予“敬老文明号”称号,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而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周爱琴和同事们无怨无悔的真情付出。
“敬老院的工作辛苦、繁琐,经常被爱耍脾气的老人埋怨怪罪,被家人和身边的人不理解。但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懂得我和老人之间朝夕相处的快乐,他们像孩子一样需要我的照顾,我已经离不开这些老人了。我要做敬老院所有鳏寡老人的好女儿,除非干不动了,否则我是不会离开这里的!”周爱琴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宝玉通讯员刘杨阳王姣)“我在这西山坡上住了四十多年了,现在县上搞棚改,建设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群众都支持,都理解。”今年,70多岁的赵长贵家被黄龙县石堡镇城西社区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后...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