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穿越贫困在以往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一贯位居全市13个县区后位的黄龙县,去年一跃成为第一名,而且还获得了不少中省市的单项奖,在全市率先实现精准脱贫。今年1至6月

陕西日报 2016-07-29 17:55 大字

黄龙县界头庙镇风力发电项目

祁玉江

从黄龙调研归来的这些天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黄龙的迅猛发展与华丽转身,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令我久久难以释怀!

黄龙,在人们的记忆中,往往会与偏僻落后、地方病区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印象中也一样,除了那片绿色森林和些许干果之外,再没有多少值得赞许的地方。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从延安动身,坐着帆布篷吉普车去黄龙下乡,或途经宜川,或取道洛川,一路上,柏油路与黄土路相伴,道路狭窄,路面坑坑洼洼,要颠簸上大半天甚至一天才能够到达。尤其是横亘在黄龙县城与圪台乡之间的那座大岭,海拔1700多米,弯急坡陡,要翻越过实属不易!夏天,汽车水箱往往会“冒锅”,攀越上一阵子就要停下来,待发动机稍加冷却后才能像蜗牛似的继续向上爬行。冬天,道路常常会结冰,轮胎打滑得几乎难以行驶,稍不注意就有翻车坠谷的危险;特别是遇上下雪封路,好几天进出不了大山。县城呢?一条二三百米长的狭窄街道,两头还是石子路面,车辆过后,尘土飞扬;街道两旁尽是破破烂烂的砖瓦房,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每到夜晚,整座县城灯光昏暗,行人稀少;南北对峙的两座三四层高且较为陈旧的平板楼房便是县招待所了,客房内设施简单,夏天热得睡不着,冬天冻得躺不下;用餐时,一般客人在七八十平方米大的餐厅里就座,而重要客人才能享受到靠近餐厅西头围了屏风的所谓雅座。全县年财政收入仅仅只有几百万元,突破千万元大关是多少届县级领导班子和全县人民的最大梦想。农村就更不用说了。满打满算才四五万人口,并且不少都是从全国20多个省份逃荒逃难迁徙而来的;就收入而言,除了几个乡镇拥有核桃、板栗、花椒、烤烟外,大部分靠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为生,遇上灾害,收成寥寥无几;居住条件更差,自然就不必提了。一句话,过去的黄龙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落后的山区县。

面对这种窘境,很多人不愿意去黄龙县工作,就连当地干部群众说话也撂不展舌头,仿佛在人面前矮了半截。彻底改变黄龙这个2752平方公里的面积大县、5万人左右的人口小县的贫穷落后面貌,书写历史辉煌,让黄龙这个“陕西的一叶肺”以崭新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历届黄龙县委、县政府等四套班子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大夙愿!

然而,没有想到,这一夙愿和梦想竟来得如此之快!

先是听从黄龙下乡回来的人说,黄龙发展是如何的快,变化是如何的大,容貌是如何的美,县上的一班人是如何的能干,云云。而我却不以为然。心想,基础条件较差、发展那样落后、财政捉襟见肘的黄龙县,能发展变化到哪里?至于容貌嘛,还不是沾了那一片林子的光!

可是一组数字,却引起了我的注意。2015年,黄龙县GDP总量达到13.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5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9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80元,分别较“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2.1倍、3.15倍、3.67倍、2.05倍和1.87倍。五年间GDP年均增长9.15%,大大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对此,我颇为惊讶。说实话,就经济总量而言,黄龙与那些经济大县、经济强县相比,的确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不值得一提。但从黄龙的自身条件和发展历史来讲,其发展变化、增长速度的确值得称赞!正因为这样,在以往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一贯位居全市13个县区后位的黄龙县,去年一跃成为第一名,而且还获得了不少中省市的单项奖,在全市率先实现精准脱贫。今年1至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递增速度仍然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GDP同比增长6.7%。在目下延安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艰难时期,黄龙县的这一发展态势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了。

就这样,别人说黄龙好,我也跟着说黄龙好。但实事求是地讲,我说黄龙的好,仅仅停留在理性认知上。换句话说,只是耳闻,并没有目睹,更没有上升到躬行层面。

怀着疑问、好奇和仰慕等复杂心情,今年六月的最后一天,我带了几位同事终于踏上了造访黄龙的行程。在刘亚宁、任高飞、严向民、李富荣等县上有关领导的分别导引下,短短的一天半时间,我等马不停蹄,相继参观考察了20多个建成或在建项目及景区景点。一路上,任高飞等县上领导如数家珍,一边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着情况,一边不时地督促着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工作之认真、作风之严谨,深深地打动了我。真是愈看愈激动,越看越敬佩。我深切地感受到,黄龙变了,黄龙真的变了,变得几乎我认不出来了!而且这变化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与传说中的变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最后座谈总结中,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说出了六句话、24个字的印象和感受。那就是:蜜蜂王国,绿色海洋,多彩世界,特色之乡,胜景福地,幸福天堂!

限于文章的篇幅,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一一去赘述。单从几个方面就能够佐证这几句话的涵义了。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贫困落后的黄龙,发展的定位是什么,路径该如何走?刘亚宁、任高飞等继任者们,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这片不可多得的绿色土地。他们坚定地认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和发展取向,以旅游为龙头,以统筹城乡为发展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以招商引资为助力,以项目落地生根为抓手,以富民强县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高度统一的发展之路,达到了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利用生态资源,积极开发生态产业,既要让资源增值,也要让经济腾飞,更要让人民富裕幸福,让黄龙县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地迈入小康社会!

思路廓清了,意志坚定了,接下来便说干就干了。经过短短几年的大干快上、奋力拼搏,过去县城零乱落后的旧貌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县城规划建设规模由原来的1.9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5平方公里,且规划科学,设计新颖,色调凸显,空间充裕;整齐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笔直平坦的柏油大道穿城而过,丝毫没有拥堵的现象,无论你走在街头还是行进在过境路上,无不令人胸襟开阔,心舒气畅!或办公或商住,座座楼房高低适中,建筑考究,明快大方,别具一格,一看便知规划设计是用了心的。广场、游园、市场、公厕、娱乐、停车场以及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处处彰显了为民情怀,体现了人性化特点。

改造兴建的水磨坊街区,原为整齐不一、周围堆有大量垃圾的居民小区,可以说是过去县城最脏乱差的地方之一。现在已改造建设成为集仿古、商住、购物、饮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大景区。每到夜晚,灯火辉煌,人潮涌动,已成为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开发建设的碧水湾生态小区,6栋小高层楼房沿着新建的水景观河一字儿摆开,三种户型、322套的客房和家庭公寓融为一体,套房内设施齐全,可以自制饮食,是家庭旅游度假的理想客舍,当然也是移民搬迁安置的最佳用房;底层门面房做了干果直销店、航空配餐点等,充分展示了黄龙特色产业;楼前广场开阔,河岸建有木栈道,可供人们休闲散步、观赏水景。利用流经县城的石堡川河改造新建的龙湖,面积150亩,湖面建有水上乐园,配备了游乐设施,游客可以尽情游玩,同时也给县城增添了无限活力;白天游人可以划船赏景或蹦极寻趣,晚上可以乘坐龙舟游湖览赏县城夜景;沿湖还建有宽4米、长2125米的环湖道路,周边配套建有绿化、亮化景观。徒步龙湖沿岸或乘坐龙舟行进在湖面上,好似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水城中,好不惬意!还有南山公园、迎客松公园、黄龙人公园、穆柯寨景区等,水流潺潺,树木葱茏,花团似锦,游人纷至沓来。每到夜晚,不时有弹拉说唱与歌舞者登台表演,在灯火的映衬下,人影绰绰,若隐若现。游人至此,犹入仙境一般。

黄龙县的森林覆盖为87%,林草覆盖率高达92%,堪称陕西的“一叶肺”。这样的生态植被,不仅全省少见,而且全国也不多。然而令人钦佩的是,黄龙县一班人仍然十分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见缝插绿、见空播绿。县城街道两旁、道路沿线、河堤两岸、边角地带、广场公园,甚至停车场等,都没有忽视和放松绿化,采取大小树结合、乡土树与景观树搭配、常青树和落叶树混交、树木与花草立体绿化等途径和办法,将县城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就连偏远农村,用时任县长任高飞的话说,去库存,就农村而言,就是要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去玉米,改种荞麦、向日葵、油菜等农作物,确保农民收入不减而且稳中有增,做到经济效益与观赏效益相一致。最使人惊叹的是,他们将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珍贵花儿——格桑花也引进县内,种植在公路沿线、县城周围、农家院落,着力打造多彩黄龙,游人无不称赞!

农村同样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围绕生态旅游,发展农家乐、花卉农业、大闸蟹养殖。尤其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中蜂养殖,涉及农户1300多户,总量已达6.5万余箱,年产蜂蜜650吨,产值3900万元,仅养蜂一项,全县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成为闻名遐迩的“养蜂大县”。全县大闸蟹养殖水面达到355亩,累计投放蟹苗4500万只,预计年产值可达500万元。此外,在***方面,对于移民搬迁进城待业的农民,县政府千方百计开辟就业岗位,诸如统筹安排打扫卫生、照车、管护森林、参与旅游项目服务等,使这些人的收入和生活得到了一定保障。更重要的是,县上加大农村水、电、路与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和均等化。同时,大力实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使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民办农家乐、经营家庭旅游、卖核桃和蜂蜜、做服务导游,已屡见不鲜,不少农家已吃上了“旅游饭”。

有钱能办成事,这并不足为奇,但也值得人拥戴和称道;无钱也能办事,而且会办得更好更快,这就使人在拥戴与称道的同时,不得不推崇和敬佩!黄龙这几年与前些年相比,虽然发展了进步了,但地方财政收入充其量也就是几千万元,要办成办好一件或几件事情,谈何容易?其难度和困惑不言而喻!但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瓶颈问题并没有吓倒干事创业的黄龙县一班人。他们敞开对外开放的胸襟,以生态旅游为依托,千方百计盘活现有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变存量为增量,加快全县产业转型升级。距县城西南5公里的无量山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2014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5000万元,重新规划建设,精心打造一流景区,各类配套设施现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开发别墅群。景区体量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功能之齐全,在陕北地区实属罕见。占地70余亩、采用BT模式融资1.7亿元建设的石堡镇吉家河民俗旅游文化村,先期投资5500万元,主要建设酒店服务区、民俗游乐区和商业开发区。今年年初开工,仅仅半年多时间,现已初具规模,不久便会投入使用。从中电集团引进的界头庙风力发电和龙润150MW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总投资13.2亿元,一期50MW已经建成投用,完成投资4.5亿元,年发电量为1.05亿千瓦时,年产值6400万元,年上缴税收1106万元。今年全县共引进107个项目,投资额度高达93.92亿元,其中90%以上的项目都与生态旅游有关。

“早知有黄龙,何必下江南”。“南有秦岭,北有黄龙”。“把黄龙打造成‘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这是时任县委书记刘亚宁和县长任高飞的口头禅。是的,如今黄龙的对外形象更好了,名气更大了,人们游历在这诗情画意般的青山秀水间,呼吸着清新爽朗的空气,观赏着优美醉人的自然风光,体验着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真的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是呀,黄龙凭借着绿水青山,在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民旅游、四季旅游的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无论你走在县城还是乡村间,所见到的干部和群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自豪感。尤其是领导干部,很有精气神,无不充满着自信,大有一种改革创新、追赶超越、勇夺第一的雄心壮志。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有了这种精神,我们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解决不了的问题,搞不好的工作呢?

离开黄龙的时候,我忽然想到,怎样才能做到产业转型与升级?如何才叫只争朝夕和时不我待?什么才是事在人为?黄龙的华丽转身与嬗变、黄龙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身上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新闻推荐

>>华商梦想家一盒水彩笔、一个小书包…… 90个孩子的微心愿期待认领

“我想要一盒彩笔;我想要一个新书包;我想要一本故事书;我想要一本成语词典……”这是陕西省黄龙县204个孩子的心愿和梦想……这些微心愿就发布在共青团黄龙县委的新浪官方微博“黄龙共青团...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