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三岔”换新颜 ——直击“土地流转”中的“三岔模式”
三岔乡核桃产业管理向高标准化迈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在黄龙县委书记刘亚宁、县长任高飞等陪同下,在三岔乡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创新思路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该乡在土地流转前期就考虑了产业发展问题,工程施工也与产业紧密结合。项目完成后,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土地用途不变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鼓励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整治后的土地,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黄龙县三岔乡辖12个村委会,42个村民组,1861户8200人,耕地71000亩。截至目前,全乡共流转土地352户1408人15987.89亩(其中承包地2772.6亩,平整土地2151.9亩,复垦二荒地1862亩,机动地9201.3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2%,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52份;实行规模经营2000亩,其中流转1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56个,流转耕地400亩以上15个,占总耕地面积的25%。通过流转,实现了土地高效经营,2013年人均纯收入12787元,比上年净增1267元,增长率20.65%。
靠创业人才引领。积极鼓励创业型人才参与土地流转,引领农民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壮大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全乡有19名“杨广武式”创业人才参与土地流转,其中村干部2名,流转土地730亩。
靠合作组织推动。该乡共有专业合作社4类16个,其中果业专业合作社8个、玉米专业合作社4个、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3个,其他类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426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333户,资产总额达到253.648万元,平均每个组织有资产15.853万元。形成多类型合作组织并举,互相支持,互通有无,全面合作的新格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开辟了土地流转新天地。孟家山村民宗世龙在本村和白马庄集中连片承包土地1000亩,除种植高产玉米外,还筹建核桃基地300亩,矮化苹果基地300亩,发展舍饲养羊1000只,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初具雏形。
靠种植大户带动。该乡立足土地面积大,流出劳动力少的实际情况,大力宣传种植大户承包耕地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种植大户承包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全乡有曹红喜、宗世奇、李阳怀、拓士军等承包土地在400亩以上的农户15户,集中连片种植在500亩以上的农户5户,有力地带动了全乡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靠政府服务驱动。该乡乡、村两
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的成立,为农民流转土地搭建了平台,建立了土地流转的有形市场。截至目前全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土地15987.89亩。经过土地资源整合,形成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25宗,500亩以上的5宗,1000亩以上的2宗。
创新机制,增加发展活力
该乡生态环境好,土地资源丰富。但分布零散,产量低,农民生活相对并不富裕。为此,该乡党委、政府对土地开发整治极为重视,深入调研,走访群众,制定土地流转制度等。但是,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行业和部门,所以必须创新机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抓组织机构,搭建服务平台。该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从乡农综站、财政所、司法所抽调8人成立了三岔乡土地流转服务站和三岔乡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委员会,并投入10万元为服务站配备了电脑、档案柜、办公桌椅等,设立了土地流转大厅。与此同时,全乡12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点,村主任、村会计为土地流转信息员,负责土地信息的收集与上报。真正做到了责任明确,任务到人,确保具体工作有人抓。
抓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进行土地流转,关键要转变干部群众对土地的传统耕作管理观念。为此,该乡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召开干部会、群众会、培训会、设立咨询台等多种渠道,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传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农民朋友了解土地流转的意义和程序,努力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土地。
抓制度建设,明确流转方向。该乡先后出台了《三岔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细则》、《三岔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安排意见》,制定了《三岔乡土地流转服务站工作职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受益评估制度》、《备案登记制度》、《纠纷调解制度》等10个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快土地流转明确了方向。
抓典型示范,多种形式经营。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该乡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为农民授课讲解,从而减少了土地流转的阻力。而在土地流转方式上,该乡积极探索流转新机制,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
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还引导农民以各种可以接受的、方便的方式进行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抓土地确权,夯实流转基础。近年来,该乡普遍存在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不善,遗失、损毁等现象,加上子女分家另立门户,老百姓自行开垦荒地等,都没有及时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此,该乡按照县上要求,并在县农业局的帮助下,组织人员入户调查摸底,登记核实对照,张榜公布,确权到户,完善
了土地承包合同31份,补发经营权证31份,面积150亩;换发经营权证2份,面积10亩,全乡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位率达100%,为依法流转土地打下坚实基础。
抓规范运作,确保有序流转。该乡在土地流转服务工作中,着重把好“四关”。一是审查关。严格审核土地转出方是否确地确权,转入方是否具备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资格,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立即通知双方当事人终止或变更合同。二是程序关。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依法流转,不强行推进。三是合同关。规范流转双方合同签订行为,在合同中严格明确流转方式、时限、价格及收益分配、支付方式等内容。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不鉴证。四是建档关。对土地流转委托协议书、土地流转情况、流转合同等土地流转资料及时登记造册,建立书面和电子档案,最大限度避免土地流转纠纷。
一幢幢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条条平坦的水泥大道在山里迂回,一片片园地如翡翠般镶嵌于道路两旁,一条条新建的高标准农田交错纵横,一脉脉新修的高质量灌渠融会贯通,一片片叠青铺翠的良田沃土昭示着新的丰收!
近年来,黄龙县三岔乡围绕“转观念、出新招、抓流转、建园区、兴产业、富百姓”的思路,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土地流转的主要载体,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应用优先、服务体系健全、富民增收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全乡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较好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张军李晓民李广爱
“土地流转”催生出来的“三岔模式”
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就抓住了农村改革的关键点,就牵住了农业转型的“牛鼻子”,就拿到了农民增收的“金钥匙”。而且土地流转较好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此,该乡积极实践,大胆探索,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形式,推进了土地
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形成了三种流转形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大户引领模式,即:种植大户+农户(村集体等)。这种模式,就是农户(村集体等)把土地承包给大户集中经营,大户付给农户(村集体等)一定数额的承包费(租金),这是当前该乡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约占全乡流转土地面积的25%。
——专业合作社模式,即:专业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专业合作社替那些不愿种田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群体提供代耕代种、机械育苗等服务,具体服务项目有统一耕作、统一栽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的专业户服务,农户支付一定费用,所产粮食归农户所有。
——家庭农场模式,即: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其他。这种模式下,承包土地者相当于国外的农场主,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利用科技来
种地。比如:孟家山村的世龙家庭农场。该农场依托丰玉玉米专业合作社实行“生产订单化,管理科学化,营销网络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率先打造了全县第一绿色生态农场,年产玉米630吨,销售收入126万元,利润7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由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经营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经营转变。农户除了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外,还有20余人就近就地在农场就业,还有的选择进城务工,从事
二三产业。目前,三岔乡全乡培育6户典型,分别是世龙家庭农场、小军丰裕家庭农场、继军绿色生态家庭农场、阳怀田园家庭农村、国雄亿丰家庭农场、世奇绿康家庭农场。
三岔乡的土地流转缩短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让农民、承包户有想头、有干头。而且先后催生了圣地红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李家河流域万亩山地苹果现代产业园区、李家庄9.5公里苹果长廊带,申家塬小杂粮基地、梁家山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等产业典范;促进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全面推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激活了务工经济,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俱往矣,土地整治,农业造血催生粮丰产;看今朝,农民增收,三岔良田再展新辉煌。黄龙三岔,在土地流转的推澜下,正绘就一幅“喜看农业在三岔、群众致富美家园”的幸福动人画卷!E⑧
新闻推荐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实践阶段,呈现出这样一个明显特点:土地活则经济活,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科技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兴...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