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明时节话祭祀

延安日报 2012-05-11 23:11 大字

每当清明节前夕,富县的街头巷尾,便都“花红柳绿”,妇孺姐妹相伴,或者扛着“花树”在街道两旁行走;或者向街头的“花树”摊奔去;穿梭在街道上的小车有的也背驮几棵“花树”。这一切都是为清明节那天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祭祀逝者准备的。

给逝者栽“花树”,这是富县人祭祀过世者的一种特有的形式。“花树”即专营者在清明节前夕,就先爬上大柳树,截取很多足以售出的近两米高的柳枝,然后将早已做好的各色纸花嵌在柳枝梢头,再在柳枝上缠以各色彩纸絮、一棵“花红柳绿”的“花树”便成功了。

清明节这天上午,人们扛着“花树”,携带祭品,分别上山祭祀逝者,将“花树”栽在坟前,以示祭拜者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寓意是天气转暖,即将入夏,给亲人以乘凉解暑之便。

这种对死者在清明节的祭祀形式,在富县流传已经很久了,在文革时期曾被批判为封建迷信活动而终止了十多年,以前人们给逝者栽的“花树”都是自家制备,聊表心意而已,自然简单得多,只

在柳枝上粘上一些彩色纸絮就好了。而今有人专门制作,所以柳枝也相对高大了,上面的花饰也繁复了,所以清明节前夕的街头巷尾自然也便“花红柳绿”了。

清明节,上坟栽“花树”,那是老百姓最简单的祭祀方式。

记得从1980年以来,每逢清明佳节,海内外同胞共祭黄帝的盛况不曾间断。从1988年起,黄陵县还举行重阳节民间祭祀轩辕黄帝活动,各级政府领导、海内外侨胞到黄帝陵拜谒祭祖的日益增多,可以说现代的黄帝祭祀活动是历史上祭祀黄帝传统的延续。

祭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血缘宗法统治长达数千年之久,祭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历来被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最初,祭祀是原始部族向神的祈祷。后来,这个活动延伸到了民间,内容也由向神的祈祷转化为向人的致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祭祖。过去,富县民间一些大家族一般是三年一次的祭祀大典。典礼按照历来延续的礼仪进行,那气势庄

重肃穆,有鼓乐助兴,气氛浓烈。先祖的塑像前香案供桌一应俱全,司仪有板有眼地主持祭祖典礼,族长也毕恭毕敬地行礼。祭祖活动,某种意义上是肯定了人的存在,有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意思。其次,增强了家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近年来,富县民间的一些大姓户族又开始了祭祀活动。时间多在清明节,也有的在春节期间或其他特定的日子,户族内,轮流主办,届时挂出“影轴”,即绘画有列祖列宗图像的卷轴式“画像”。有的还重新修建了祠堂家庙,专供祭祀活动享用。

富县民间的祭祀活动,同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紧密相关。它具有大众性和民间性的道德观念,并以血缘亲情的感召性而渗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及层面,发挥着融合社会的重要作用。说到底也就是人们看重孝道、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天经地义的传统观念之所在。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尧舜,即以血缘亲情为纽带,这种血缘关系在人们现实生活中,仍具有很现实的作用,因此而强化了“孝

道”,成语“光宗耀祖”的意思,就是追求一种血缘关系的认同。当今社会提倡孝道,是有益于社会风气的敦厚,有益于社会秩序的安定的。大凡人们在想到,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情,就油然产生一种感恩的激情。早在《诗经》里就有生动记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首四言诗深切地表达了子女对父母恩情的感怀。历史发展到当今,有谁不理解报答父母的感恩之情呢?所以,子女有义务,有责任赡养父母,为不论是怎样的父母养老送终。这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它是带有宗法性、社会性、亲情性、生活性、文明性的一种颇具传统和时代的,流播于民间的大众化的道德观念,随着社会的演进而演进,把长期积淀的道德水准揉进了崭新的社会风貌。 B⑧

曹子英

新闻推荐

一工程名称黄陵县桥山小学塑胶操场工程二建设招标单位

一、工程名称:黄陵县桥山小学塑胶操场工程二、建设招标单位:黄陵县教育局三、项目概况: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规模:3971.12m。计划投资131.48万元。建设地址桥山小学校内。该工程共施工一个标段。现已...

黄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陵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清明时节话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