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南沟村“三变”改革助力脱贫 短短五年贫困村变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阳光报 2019-08-16 05:59 大字

该村的温室大棚

阳光讯(记者 严文辉 文/图)8月1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看其如何通过“三变”改革助力乡村脱贫。

据了解,南沟村有7个村民小组,337户1002人,贫困户45户126人,有果园3160亩,其中初挂果园1980亩。2014年以前,南沟村还是一个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经常调侃说南沟有三难,“出行难、娶媳妇难、村干部干事难”。

高桥镇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说,南沟村毗邻延安市区,北接枣园、南连万花,因村内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被确定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试点村。2015年,本村外出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张维斌回乡创业,全面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园区由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总投资19.68亿。其中一期核心区域6.1平方公里,概算投资5.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亿元。在乡村旅游方面:建成了休闲垂钓园、沙地摩托车、木屋酒店和花样迷宫、联动温室大棚、停车场、观景台和种植100亩兰花鼠尾草等项目。在现代农业产业方面:新建塞北牧场、新建106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这个园子无论是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还是在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面都走在了全市前列,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据了解,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和环境保障以及企业如何带动南沟村全体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脱贫等问题,南沟村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产权改革的路子。

资源变资产,组建党支部领办的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苹果专业合作社。资金变股金,合作社的股份为优先股份,享受保本保息、按股分红的特殊政策。农民变股东,建立起村集体、企业、群众之间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南沟村村民吴志俊告诉记者,他今年64岁了,平时就跟老伴贾社莲两个人生活,家里有20多亩地。“2015年把12亩土地入股给村上了,老伴也在园区做保洁,每月2000元,现在吃喝是不愁了。”

据了解,如今南沟村的村民除了户均10亩的果树产业外,人人是股东,也是产业工人,在园区务工,或者围绕园区办农家乐、小卖部等在家门口实现充分就业,农民的收入也形成了多元稳定持续的增收渠道。

从原来的“三难”到现在的“三大跨越”,南沟村由一个偏僻落后的拐沟村,发展建设成全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村,由一个班子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发展成班子坚强有力、村集体经济每年有12.4万稳定收入的经济强村,由一个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的富裕村,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新闻推荐

公平正义在我心 记第三届全市法院“十佳青年”安塞区法院张蕊

通讯员石帅1999年从学校毕业后,张蕊就进入到安塞区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书记员管理室主任、审判员、兼任团支部书记与妇委...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