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沪苏浙,宣城东向发展路正宽
本报讯昨日下午,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东向发展、一体融入,宣城与沪苏浙融合的紧密度进一步加深,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宣城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同时与苏浙接壤的市,处于安徽“东进”最前沿,沪苏浙产业“西移”的第一站。早在2001年撤地设市之初,宣城就率先作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决定。
此后,宣城一直把东向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力推进。2009年,宣城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之一;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2016年,入列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跻身G60科创走廊;2019年,国家规划纲要明确其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宣城就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系统谋划部署,作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决定,制定7个配套政策文件,出台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形成“1+7+1”政策体系。
在努力对标沪苏浙的过程中,宣城将创新作为发展“先手棋”,不断推动创新要素加速对接。其中,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牵头组建G60新能源产业联盟,九城市77家企业加入;5家企业参与组建G60新材料产业联盟,宛陵科创城列入G60协同创新平台,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称号。
数据显示,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入驻沪苏浙企业101户,年产值30亿元。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1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第3位,创新潜力居全省第1位,创新综合能力全省第3位。
宣城市还积极推动产业协作融合对接,与浙江萧山合作共建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已入园企业21家,建成投产19家。近三年来,该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028个,居全省第1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719.1亿元。其中82.1%的投资项目、73.8%的到位资金来自沪苏浙。
在推动民生和社会治理一体对接中,宣城市着眼共建共治共享,全方位深化与苏浙毗邻市县合作。强化生态共保联治,建立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联防联合执法等机制。强化文旅合作,联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成立相关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开通首条浙皖省际公交线路。强化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探索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保互通机制,实现与沪苏浙地区3500余家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12月26日,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发改委印发了《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未来,安徽省将规划形成皖中、沿江...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