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中,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利用,不仅可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激活”老建筑 城市添魅力

安徽日报 2019-11-28 06:54 大字

本栏照片:游客在合肥市“合柴·1972”文创园内游玩。近年来,合肥市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些特色文化园区和小镇,带动了一方旅游。本报记者 许昊 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城市的身体。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功能变更、疏于管理等原因,不少老建筑面貌破败、基础设施落后,与拔地而起的新建筑格格不入。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守旧与更新之间的平衡点该如何拿捏?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看如何通过“微更新”将老建筑在保护中重新利用、焕发生机。

老工业遗存“长出”新文化景观

“漫步曾经的穹顶车间,抚摸斑驳的红砖瓦墙,走过随处可见的改造标语,感受一段不一样的岁月。工业、文艺、复古、记忆在这里碰撞,我觉得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好去处,可以弥补繁忙生活中缺失的艺术情调。”11月21日,和朋友们一起游玩合柴·1972文创园时,合肥白领王晴颇有感触地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

合肥柴油机厂是一座有50多年历史的建筑群,去年5月从原址迁出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即考虑用文创的途径对城市工业遗存进行更新改造,实现工业景观的再生。如今厂房依旧,围墙高耸,岗楼、穹顶、车间、大烟囱一如昨日。“这里不仅保留了合肥柴油机厂的原有肌理和早年独有的工业记忆,而且融入了诸多文化创意产品,更增添了一份现代与历史交融的时空跨度。”项目负责人刘晓宁说。

“合肥曾诞生了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首期改造工程中,我们依托园区的老建筑、旧厂房打造了一组具有特色和带有特殊历史记忆的‘合肥家电故事馆’。”刘晓宁表示,整个改造不做大拆大建,基于原有工业遗存的结构特征和建筑文化,再行二次设计和改造,结合改造,讲好工业遗存的人文历史故事,在保护、修复工业遗存的同时,在创新中利用,在利用中让工业印记与城市记忆从沉寂中鲜活。

步入“合肥家电故事馆”,记者看到,一条20世纪80年代的合肥无线电厂流水线还原了当年的工业流水线生产过程;一排由百台老式荧光屏组成的电视墙播放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影视作品;智能家电展示馆汇集家电行业顶尖品牌,引领家电行业先锋潮流;未来家居体验馆展示的是合肥家电之都的创新风采;创意家电集市展示各类家电、家居产品,将最新奇、最高端、最前沿的科技体验汇聚一堂。除此之外,馆内还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建立与市民的互动空间,通过VR、AR等虚拟技术,打造多元文化艺术体验。

“工作日的日接待量可以达到1.5万人次,周末超3万人次。”刘晓宁告诉记者,文创园不收取门票,但在打造合柴·1972项目的规划中,除了“高大上”的艺术展馆,未来餐饮商业区也将被提上日程。

旧时锅炉房“变身”城市会客厅

从合肥市芜湖路转上宣城路,记者找寻的“城市会客厅”就藏在市井之中,没有店铺招牌,稍不留意可能就擦身而过,唯一的“接头暗号”是相较周围建筑有些突兀、竖立于院内的几十米高的红砖烟囱。

11月22日,记者沿着小径走进曾今的锅炉房内,设计师们用现代感的钢板搭配着墙面,为净高7米的锅炉房设计了黑色钢板楼梯,划分出定位鲜明的会客空间与读书角落;同时,高耸的红砖烟囱、室内顶面烟熏火燎的痕迹,设计师们并没有将其“抹去”,而是在保留原有“合肥记忆”的基础上,平衡了“过去”和“现在”,让整个空间颇有韵味。

合肥市包河区宁国新村社区党委书记王春告诉记者,锅炉房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合肥最早的四星级酒店齐云山庄的配套锅炉房,兼具洗衣房与简易员工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产业升级,酒店引进了新的设备,锅炉房便被废弃。

“这些年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兴起了设计师改造旧厂房、旧建筑的潮流,所以我们也想尝试在合肥做一个用旧建筑改造的办公集合文创空间。现在这个地方,我们更愿意称之为‘锅庐城市会客厅’。”胡迪是会客厅一名设计师,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到处都是垃圾和被遗弃的废物,野草苔藓丛生,甚至有一些灌木丛从房子里面长出来。如今,锅炉房被打造成咖啡馆和读书角落,而曾今的员工宿舍则被打造成了民宿,“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周末,民宿一房难求”。

新区建设犹如在白纸上画画,新房子只要图画完就可以施工,但老建筑的改造过程,像一场考古挖掘,随时有新问题和新亮点呈现。胡迪表示,对于锅炉房改造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旧和新之间进行取舍和嫁接,在新旧之间产生一种对话,产生一种和谐相处的局面。“城市会客厅里楼梯的位置,在当时我们做了不下于20稿方案,最后选择简洁的黑色钢板,可以在整个会客厅融入一种干净并且庄严的厚重感。”

红砖房、高烟囱、缕缕热气与白烟……在合肥人的心中,锅炉房是曾今暖心的“地标”,它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几代人的温暖记忆。凋敝的锅炉房和老城区生长融合在一起,爆破困难、难于拆除,多数都处于闲置、荒废状态。“拆掉可惜,闲置浪费。用创意致敬工业遗产,用情怀‘修补’老城记忆,废弃锅炉房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走向新生。”王春说,对工业遗址、老建筑的重新设计、结构优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老城复兴的一种探索。

城市微更新“守住”百姓小确幸

“历史长河滚滚而过,给城市留下了很多印记,老建筑就是其中之一。”王晴认为,老建筑作为“有形历史”,展示着城市的“腔调”,“如果没有这些老建筑,就感觉城市再繁华,也少了些灵气”。

有专家指出,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些老城、老街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古旧破败,与日新月异的新风景、新容颜、新规划格格不入,然而,对老建筑、老街区一刀切地拆掉重建,很容易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极大地伤害了传统、记忆和乡愁。“如今,历史文脉传承的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政府治理观念在变,如何实现更人性化、更可持续地推动老建筑保护和旧城保护治理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说。

今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安徽省城市双修技术导则》明确,要避免因城市建设对自然山水格局、历史风貌等特色要素造成破坏或盲目照搬、照抄,而导致城市特色不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未彰显、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缺乏品位;避免因重规模、轻品质,忽视内涵提升,甚至大拆大建、耗费资源,而导致城市自然和文化个性面临“建设性”破坏风险。要从历史风貌整体保护、街区功能复兴和环境整治、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修复工作,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脉,留住文化记忆。

胡迪认为,无论是陈年灰尘在楼体外表的积淀,还是因自然侵蚀风化而造成的建筑外立面破损,这些看似老旧的细节不仅不妨碍建筑的美感,反而因为时间的痕迹、岁月的沧桑,加深了老建筑的线条、阴影和厚重感,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修缮,绝不能以保护的名义,把珍贵的岁月痕迹给抹去了,老房子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我们要让建筑“优雅地老去”,城市更新要守住这份美。

王云飞表示,随着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把对历史保护建筑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各类旧址遗址、名人故居、优秀历史建筑等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

新闻推荐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对安徽五星养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贷款债权的处置公告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拟对安徽五星养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贷款债权进行处置:单位:元序号借款企业名称所...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