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政策为贫困生前行亮起明灯
“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每当唱起这首歌,朱鸿伟的心中都是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贫困生资助政策,他不能想象失明后的自己将如何继续求学路。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安徽省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实现了“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资助政策为贫困生在通过改变命运的路上亮起了一盏明灯,用爱点亮希望之光,让他们的前行不再愁苦,满怀希望。
“资助与育人”并重
宁国市郊区的一个破旧的砖厂宿舍内,不足5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简易凉床和桌椅,三面墙壁上贴满的奖状是这个昏暗房间里唯一的亮色。
“今年8月初接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们又高兴又发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耿金莲依然满怀感激。耿金莲和丈夫都是贵州人,因为身体不好,夫妻俩一直在宁国的一些工厂里打零工维持生计。今年高考,儿子毛钦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收到录取书后不久,校长和老师就带着1万元现金来到家中,这是学校多方寻求社会捐赠资金筹集的。“粗略算起来收到的各种奖助学金和资助加起来也有将近2万元,够他在学校的生活费了。”耿金莲说,现在在读高二的妹妹毛微成绩拔尖,也是学校重点资助和关注的对象。“是国家和政府培养了这两个孩子。”耿金莲说。
当毛钦一家为入学积极准备时,宣城市中心的广场上一场特殊的晚会也在火热进行中。7月28日晚上,宣城中学的同学们在广场举办爱心助学晚会,通过义演义卖形式向社会募集善款。爱心晚会已经持续九年,募集资金累计8万余元,全部捐助到宣城市“栋梁工程”资助体系中,用于资助当年考取大学的贫困生。“现在学生资助重点已由专注‘资助’变为‘资助和育人’并重,既要帮扶困难学生,也要让学生从中接受诚信和感恩教育,让育人成为资助工作的延伸。”宣城市教体系统工会主任章爱玲说。据了解,目前宣城市规定中职免学费扩面到城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补助扩面到非寄宿的建档立卡等四类学生。上半年全市共发放高校、中职和普高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812.507万元,受助学生共33553人。
特殊群体全部纳入数据库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每当学校举办文艺汇演,朱鸿伟的这首《你是我的眼》总是让听众潸然泪下。他说,国家助学政策就是他的“眼”,让他看到了前进的方向。2014年大学毕业后,朱鸿伟突发疾病导致失明,这个打击让他一度崩溃,家中为他治疗眼睛也已负债累累。无奈之下,2017年朱鸿伟来到了芜湖光明职业学校成为一名“大龄”学生。在这里,学校给予朱鸿伟最高资助,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解压疏导帮助他顺利度过心理波动瓶颈期。2017年至今,朱鸿伟先后在安徽省读书达人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芜湖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对于未来他的规划是准备留校当一名教师,为更多的盲生奉献自己的力量。
“芜湖光明职业学校是安徽省唯一一所民办盲人学校,这里的盲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得益于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迄今为止没有一人因贫困辍学。”芜湖市教育局局长江汛告诉记者,芜湖市的学生资助工作可以用“全、简、准”三个字来概括。“全”解决了资助工作的精细化问题,达到了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简”解决了人文化问题,资助工作更加以人为本,简化评审和办理程序,保护被资助者隐私。“准”则解决了精准资助问题,芜湖市是全省三个智慧资助先行试点城市之一,通过智能化手段让资助更有针对性,初步建立起“多部门数据共享+学生完善”的认定模式,让资金分配避免平均主义,让资助资金给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里。资助工作突出特殊群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全部纳入困难学生数据库。
贫困生从“受助”到“自助”
韩鑫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大学生邮局内担任店长时,最高峰有20多个店员,绝大多数是成绩优异的贫困生。“在这里一个小时工资不低于12元,学校规定每个月勤工俭学时间不能超过40个小时,一个月也有400元,伙食费差不多够了。”韩鑫告诉记者,他的学费靠助学贷款和一些奖助学金、补助等基本可以应对,生活费则主要依靠勤工俭学,这让他在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不再有后顾之忧。据了解,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二分之一的在校生都有过校内外勤工俭学的经历。学校每年为学生提供1600余个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在图书馆、大学生服务中心、电教中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去年学校就发放了137万元勤工助学金。
而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校不仅仅发放助学金,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自我成才。该校通过“扶智、扶志”项目,为贫困学子搭建平台,推进他们自我成才。通过鼓励贫困学子结合专业参加各种大赛,提升学生专业创新能力。2018年,全校有693名贫困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或科研项目立项,学校成为全省资助育人工作试点高校。
“资助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贫困生资助既要扶贫,还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他助’走向‘自助’,自立自强,这才是资助工作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炳银说,目前安徽省将资助工作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自强教育等结合,创新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帮助学生自立,让学生在参与校园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晓嵘
新闻推荐
星报讯“首先请接收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谢意!”10月8日上午,宣城宁国市市民胡某专程为宁国市公安局送上一封感谢信,...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