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制约瓶颈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0-26 11:12 大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是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创新,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两权抵押贷款面临的制约因素出发,提出推动两权抵押贷款健康发展的建议。

两权抵押贷款制约因素主要有:法律有限制性规定;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不完善;两权的价值低、评估难;传统思想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不适合作为贷款抵押物。

笔者政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使两权抵押贷款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抵押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如根据现行的法律,抵押合同纠纷一旦诉至法院,法官面对法律与政策的冲突又当如何判断?尽管全国各地的改革试点中普遍强调在办理抵押前的确权和发证,但权利的登记不过是农村产权的合法性公示,为流转提供操作便利,并不能因“有证”推出抵押合法的结论。纠纷一旦诉至法院,当事人一方若提出抵押违法、合同无效的主张,法院要做出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的判决无疑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改革精神,修改现行法律对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限制,譬如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抵押之类的规定,应当废除。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的规定,修改为“承包期长久稳定不变”,只需根据农户数量和土地供给进行土地调整,避免土地抵押价值因年限下降,及《物权法》等相关法律。

(二)完善农村产权确权、流转和处置机制,使两权抵押贷款风险可控。一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等权属进行确权登记颁证。二是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县、乡两级政府应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土地资产评估中心等机构,提供政策咨询、规范合同文本、对土地流转进行登记、供求信息对接以及土地价值评估等服务,畅通农村产权流转和处置通道。三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网络信息平台,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信息库,与县级联网,对于大宗土地流转信息,还可有选择性报送省、市两级。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预警机制,规定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必须纳入风险预警范围,对未按规定程序通过资质审查、未进行合同鉴证备案、没有提供风险保证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流转大户,建议金融机构不要对其发放贷款。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户无后顾之忧。通过多种措施解决农户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改变以土地为保障的传统观念,鼓励农户将土地大胆转出。一是开展土地流转社保试点,对将土地流入农业龙头企业且流转期限在10年以上的流转农户,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采取政府、企业、农户按照一定比例分摊的办法缴纳。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对进城落户的农户,应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就医和子女入学等机会,对进城务工、经商达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给予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四)加快农业生产保障制度建设。政府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贷款损失保障或补偿机制。在贷款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实现抵押权较困难时,实施抵押物收购或进行贷款风险补偿,弥补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处置亏损和不良贷款。保险部门要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开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保险品种,以降低金融机构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实现贷款风险分散转移。

(五)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采取“财政补贴引导推动化商业运作”的方式,建立地方政府主导型信用担保公司,为农户的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具体措施是在财政政策优惠的引导下,针对农户贷款创业的不同类型、具体情况以及专业知识,建立不同类型的信用担保公司提供信贷担保以及其他综合性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为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疏通渠道,减少来自抵押物的贷款风险。

宁国农商银行 夏伦照

新闻推荐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系列之五宣城市:山水画卷徐徐铺展

龙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山秀水展画卷,全域旅游景正浓。近年来,宣城市紧紧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以新发...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