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焦氏兄弟文武状元之再考

黄山日报 2018-10-01 08:48 大字

□ 焦新年

余于2008年在《黄山日报》上发表了《黄山焦氏兄弟文武状元之初考》一文,既是初考,多半是限于所掌握的史料,自然意味着有再考或又考。十年来,为此我曾去过上海图书馆、安徽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查找相关史料,并在网上极力搜寻,始把研究的重点瞄向了南宋淮西的门户安丰军。然史海浩瀚,犹如大海捞针,再加上本人眼高手低,致使许多关键问题仍旧是悬而未决。今年5月下旬在网上读到王继林先生的文章《寿县状元街的状元》一文,并承蒙省杂文学会李传玺先生穿针引线,联系上王继林先生,又承王先生传来明嘉靖二十九年版《寿州志》电子版。7月下旬又喜获到《荥阳外史》《藏一话腴》等一批古籍电子版。十年来的困顿和疑惑顿时云消雾散。于是伏案缀作,以飨同好;并乞抛砖引玉,拭拂尘封的历史,以期纠讹补错,重徽先贤,还历史之本来。

万历八年刻本《万历太平县志》名贤列传载:“焦炳炎,字济甫。幼尚属文,黄勉斋奇之。”

《仙源焦氏宗谱》民国版亦载:“癸西科(1213)乡试宴鹿鸣,时晦翁婿黄勉斋为通守,送客留公,从容叩以先儒皆趣;且勉以向上事业”。

《万历太平县志》和《仙源焦氏宗谱》中提到的黄勉斋,即朱熹的二女婿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经查他的履历,可知他在嘉定六年(1213)至嘉定七年(1214)间任安丰军通判,通判即通守。

如果《万历太平县志》和《仙源焦氏宗谱》的记载是准确的话,判定焦炳炎的乡举是在安丰军的领地内完成的没有问题。

为什么一个建康东路宁国府太平县的学子,要不辞劳苦,舍近求远跑到近千里外的淮西路安丰军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继查《万历太平县志》《嘉庆太平县志》和《仙源焦氏宗谱》及《黄山志定本》卷五可知“焦颐中淳熙十年(1183)省元”。

据收录在《黄山志定本》中《黄山图经》嘉定元年(1208)刻本,焦源自跋及黄公望和张介所作序文,“嘉定改元清明节日”以及《黄山志定本》说焦源在刻完《黄山图经》不久便去世了。推断焦炳炎兄弟在黄山西麓城山书院读书的时间,当在嘉定元年(1208)夏至嘉定六年(1213)秋焦炳炎中乡荐之前。

是否可以这样推测,焦炳炎之父焦颐后来进士入仕,在安丰军的领地内任职,盖《仙源焦氏宗谱》内有二失名进士,失记年次。后经考《黄山志定本》,确立焦源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泰州司户,另一人至今佚考。如果推测成立的话,那么焦炳炎、焦焕炎作为子女,随父宦迁寓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淹贯历史的每一个节点,梳理其中每一丝或隐或现的断点,抽丝剥茧,研究者把目光瞄向当时南宋淮西路的门户安丰军,寻找焦氏兄弟文武状元当年的生活轨迹。

安丰军历史上几经置废,但领地不变。绍兴十二年(1142)降六安军为六安县,改属淮西路安丰军,安丰军领寿春、六安、安丰、霍邱四县。绍兴十二年(1142)升安丰县为安丰军,后为寿州、寿春府,改治寿春。乾道三年(1167)改为安丰军,治所安丰县,在今寿县西南安丰镇。端平元年(1234)废六安县。安丰军的驻地在今瓦埠湖,城东湖及安丰墉一带,归淮西路安抚使节制。

推开一扇扇古老的大门,一段段并不算久远的历史扑面而来。“万卷堂,岳顶天妃宫后,传为焦状元读书处,今址犹存,按志焦名焕。”光绪《霍山县志》卷一山川如是说。《江南通志》卷十八“武陟山在州西三十里。相传汉武帝南巡登陟于此,故名。宋州人焦炳、焦焕读书于此”。清同治《六安州志》卷二十二选举志一:“焦焕,建炎二年戊申科李易榜(是年以军兴分路,类省试)特奏进士第一”。然而《六安州志·笃行》却说:焦焕,素屡贞介。建炎乙亥(1155)上京师赴试……再试,遂举第一”,“时谚曰:“不因南省火,安得状元焦”。完全复制了无为籍状元焦蹈的事例,可见《六安州志》显然系附会混淆之说;且建炎乙亥(1155)与建炎二年戊申(1128)相差数十年,可谓矛盾相戳。而且在历代文献没有找到二人的任职情况。

2010年9月出版的《安徽通史》卷四·宋金元卷·宋金元人物小传援引《南畿志》作了收载:“焦焕,六安州人,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特奏进士第一人,其弟炳亦武举第一人。”这可能是目前能查证的最早的源头资料,该书刻刊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是一部涵盖今安徽、江苏、上海市十四府四州的一部总志,按照凡例上说“古事惟取《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及各郡县志书,近事则惟取官书”的原则,《南畿志》的资料来源应为州县志或府志。然而明万历年间成书的《万姓统谱》却说“焦焕,六安州人,绍定间进士第一人,弟炳亦武举第一,时人荣之”。以绍定间(1228-1233)来看又似有焦炳炎、焦焕炎之可能。由于六安、霍山二地所保存下来的方志均晚于《南志》,无溯考作用,限《南志》于孤证之中。换句话说,也就是《南志》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却被《六安州志》当作了正确的底本而沿袭。且《南志》最大成就是“开各省通志之先河”,也就是体例上的创新。“釆掇尚简核,而亦不免于讹漏”,是该志之缺陷。

复查霍山县历史沿革,霍山县疆域两宋时期均属六安县,至明弘治时,始割六安西南复置霍山县。六安州元末始设,明初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六安县入六安州)属中都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隶庐州府辖。可见宋代状元生活的时期,两地同属一县(六安)一军(安丰军)范围之内。

王继林先生2012年10月发表的,《寿州琐记·寿县状元街的状元》:“近读明代嘉靖版《寿州志》在“状元坊”词条下赫然有如下文字:为宋状元焦炳炎立。另据李家景先生的《寿县地名录》中状元街词条:北起棋盘街,南到杨叉股巷,长350米,宽4.3米,境内有状元坊,为宋状元焦炳炎立。综合分析,寿县的状元街的状元,不是孙家鼐,而是焦炳炎。”

(明)郑真《荥阳外史集》卷九十八“廿三日入六安州开读:草木城深晓寂寥,风流犹复仰皋陶。浮光西望群山出,桐柏东来一水遥。汉阙勋臣终忌布,宋家科甲尚闻焦。(宋有焦炳炎兄弟)龙廷呼舞听颁诏,礼乐从今识治朝”。郑真(1332—约1383),明初文学家、史学家。明初郑真与宋濂以文名于世。洪武四年以乡试第一,授临淮县教谕,这首诗就作于临淮任上。诗中夹注“宋有焦炳炎兄弟”,肯定为当地接待官员的介绍,考虑此时距离宋末不过百年,相关人事文物可能尚存较多,可旁证所谓后世志书所名称“焦炳、焦焕”者,即“焦炳炎兄弟”。如不足为力证,尚有比焦炳炎稍晚,同在理宗朝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的(宋)陈郁著《藏一话腴》外卷下:“它如山阳徐积、淮海秦观,近世如龚先、董槐、邱崇、章掞、陈梦斗、焦炳炎,皆以次能谋国者又层见叠出”。“淮帮产宝皆奇士,楚客能词只小夫。”从文中所列之人皆为“淮人奇士”来看,焦炳炎肯定随父母在淮地生活过相当一段时间,或虽本籍宣州太平,由于是较小随父寓居,间或曾经寄籍安丰军,以至作者和时人把他视为“淮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综上所述,寿州一直是宋代安丰军的治所所在,在寿州立有旌表焦炳炎的状元坊,肯定了焦炳炎、焦焕炎兄弟曾是安丰军(或曰安丰军领地内人)内的士子,焦炳炎兄弟也可能曾在万卷堂、武陟书院(如武陟书院当年尚存的话)读过书。无论万卷堂还是武陟书院,反映的都是人们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当地人们以焦炳炎、焦焕炎兄弟状元为安丰军人而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具体标志物。同时,在寿州树立状元坊,更有激励安丰军及属辖州县士子奋发向学的作用。则进一步说明了六安籍状元焦焕、焦炳兄弟就是焦炳炎、焦焕炎兄弟。且在宋元和明初中期文献中均不见焦焕、焦炳的任何记载,大约中晚明时,历年已久,故物不存,文献有伤,才造成了这样的脱漏讹误。加上后代辑录时疏于寻名稽实,以至讹传相沿。 从而证明了此前山东焦竑文化研究会会长已故族贤焦安南先生,以及广大史学爱好者的判断,当然,更祈盼有更多的文献出现加以佐证。

新闻推荐

智障男子走失六载 两地警方接力找回

“是!是!他就是我弟弟,都走失六年了,真没想到还能找回来啊!”近日,当女子任某得知当地宁国市公安局青龙派出所民警找到其走失弟...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