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精准施策加快出清“僵尸企业”

宣城日报 2018-08-21 10:38 大字

本报讯今年以来,宣城市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于长期停工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加快实施整体退出、关停出清、重组整合,释放错配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建立健全市场化退出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处置“僵尸企业”52户,盘活土地2957.7亩。

完善政策体系。市县两级分别出台处置“僵尸企业”专项行动、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等政策制度。同时,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关停企业、特困企业、闲置土地和停建项目四类管理处置台账,摸清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土地厂房、债务、职工安置等情况,实施分类处置、销号管理。

加强源头防范。组织开展规模以上工业停产企业专项调研,查找影响企业生产的困难和问题,因企施策,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企业脱困。其中,宣州区、宁国市出台《规模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企业风险评估甄别常态化机制,对风险企业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郎溪县对处于发展前景良好,但因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产能效率低下而陷入困境的企业,充分运用“金融超市”交流平台融资盘活。广德县明确,凡成功嫁接重组的企业,一律享受招商引资同等扶持政策,同时建立推行“谁招商谁负责”机制,对被列入清理处置范围的企业,明确由该企业落户时的引荐单位全程配合做好处置工作。

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宣城市采取破产退出的方式,引导企业依法通过破产清算司法程序退出市场。工商质监部门建立“僵尸企业”工商登记“绿色通道”,并启动2018年长期未经营企业清理工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规定》,成功将6个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企业转入破产程序审理。各金融机构通过完善金融内外部考核激励机制,防范信贷资金流入“僵尸企业”。(本报记者顾维林蒋华)

新闻推荐

安徽省率先实行“准国家级”经开区“模拟考” 比照国家级经开区标准,启动“准国家级”经开区考评

比照国家级经开区标准,启动“准国家级”经开区考评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