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雪华:用孝心演绎中华传统美德

攀枝花日报 2018-08-03 06:45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晓龙

她是一个朴实无华的80后女孩,在痛失父亲、母亲瘫痪、生活穷困潦倒的情况下,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不离不弃20年守候在母亲的身边。从一个阳光少女到30出头至今孤身一人的女人,她用孝心演绎中华传统美德,事迹在社区传为佳话。2018年,她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东区”人物。她就是东区南山街道春江路社区居民闫雪华。

近日上午,记者走进闫雪华的家中,她正忙着做清洁卫生,家里被她收拾得干净利落。

含泪撑起家

闫雪华的父亲原是攀钢冶建公司的一名职工,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贤惠能干。除闫雪华外,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一家人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6年5月,父亲在一次抢救检修中,不幸失去了双腿,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给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当时闫雪华还不到5岁。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1994年10月的一天,母亲闫仕英在资阳老家又被马踢伤,因无钱医治,造成瘫痪,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接来攀枝花。1998年3月,失去双腿的父亲因脑溢血去世。母亲瘫痪在床,16岁的闫雪华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从此,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她和两个姐姐的肩上。

家庭的不幸,让闫雪华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和成熟了许多。她学会了做饭、洗衣、拖地,学会了到菜市场买菜。她每天早早起床,给母亲梳头、洗脸、换洗内衣内裤、喂饭等。做完这一切后,她才背起书包去学校上课。晚上回来,她又要给母亲洗澡、按摩身体。初中毕业后,闫雪华便一边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一边与姐姐照顾瘫痪的母亲。

辞职当起了“贴身保姆”

2000年前后,两个姐姐相继出嫁,弟弟也于2004年到深圳打工,家里就剩下闫雪华和瘫痪在床的母亲。为了不影响弟弟在外打工,2009年,闫雪华毅然辞去了工作,做起母亲的“贴身保姆”。

闫雪华每天要做的事,首先是母亲的三餐。瘫痪老人的食物不仅要容易消化,而且要有营养。如果早餐是稀粥,中午就做炒菜,晚上就包抄手或饺子,时不时还要熬排骨汤或鱼汤。母亲瘫痪后,脾气变得一天比一天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喂饭时,不是嫌饭烫,就是嫌饭冷。闫雪华十分理解母亲,从不和她发火,总是不厌其烦地微笑对待母亲,直到她吃饱为止。

除了做好一日三餐和喂饭的事,闫雪华每天还要坚持为母亲按摩身体。瘫痪老人的皮肤十分脆弱,稍微用力过度,就会出现淤青。因而,她每天给母亲按摩时都小心翼翼,像对待婴儿似的。给母亲洗澡更是一项技术活。夏天,为了使母亲不得褥疮,她每天要为母亲洗3次澡,水温既不能烫也不能冷,水的流量也要合适。洗完澡后,还要迅速为母亲保暖,以免感冒着凉。晚上,她还特地设置了闹钟,定时起来3至5次,给她喂水,擦屎接尿。多年来,闫雪华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对闫雪华来说,吃苦受累算不上什么,最让她烦心的还是经济上的困难。闫雪华辞去工作后,没有收入来源。每月仅靠父亲单位发放的1000元抚恤金、母亲每月660元的低保和社区每月60元的养老保险,每月总共也就只有1720元。虽然有时候姐弟们接济一点,但仍然入不敷出。为了保证母亲的生活,她每天只吃两顿饭。

为爱坚守无怨无悔

为照顾瘫痪的母亲,20多年来闫雪华从一个少女变成了30出头的女人,至今孤身一人,付出了许多许多。

闫雪华曾有一个对象,但男友到她家中一看,病床上躺着一个瘫痪的母亲,便不愿再和她相处。母亲得知此事后,伤心欲绝,泪流满面,恨不得早点死去。闫雪华对母亲说:“这没有什么,只有甘心情愿和她共同承担照顾家庭的人,只有孝老爱亲的人,才值得她爱,才值得她托付终身。”20多年的艰辛,闫雪华无怨无悔,她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有一个善良的小伙子会来到她的身边。

新闻推荐

健康宣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本报讯近年来,宣城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加大卫生计生行业管理力度,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卫...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