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不能言最可人

芜湖日报 2017-05-24 04:01 大字

同事陈君知我爱石,送我一块“林海雪原”的石头。

此石扁平,不规则的半圆形,铅灰色的主色调上,黑色条纹犹如挺立的林木,再有一行渐次缩小的梅花状斑点,斑点一直延伸至“林木”之中。好一幅北国雪景,茫茫林海,银装素裹。于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便在心中油然而生。

陈君告诉我,这块石头是枯水季节在宁国西津河的河床上捡到的。闻听此言,我不禁心头一热,因为当年我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是在西津河畔一家工厂实习的。凤形山下,河水像一首欢快的旋律,由西向东流淌而至,轻灵妩媚。在她的身边,我度过了整整一年的实习期,清澈的河水滋润了我渐丰的羽翼和渴求的视野。而今这块石头恰似一位故友,满含昨日的温情,点燃了我记忆的火花。

我虽是喜欢石头,收藏却少,案头的几块既不是奇石,也不是美石,但和我都有着某种情缘。其中一块“五指山”来自幽深的地下溶洞,得之不易。那是十多年前,单位抽调我去安庆,参加新公司的基建工作。当一眼桩基打到地下20多米的时候,岩层塌陷,像是遇到裂隙或是孔洞。为了探明究竟,我和监理小王带上手电筒,系上安全绳,下到桩基底部查看。原来,打桩机意外地将一个深藏地下的溶洞打开了缺口,好奇心促使我俩钻进了溶洞。溶洞不大,有钟乳石柱、嶙峋怪石,几条狭小的暗道不知通向何处。做好必要的记录,我们也不敢多加停留。临上来的时候,我随手敲下一块钟乳石带回。

这块小小的钟乳石,似高低不等的手指相连,竹根一样的石柱,一看便知是千万年来滴水而成。面对“五指山”,我常常暗想:那个溶洞到底有多大,有没有暗河,那里面又会有怎样的一番洞天奇观?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机缘,这块石头也许将永远深藏地下,更不会立于我的案头,与我朝夕相伴了。机缘只有一次,难得的是相逢。

究竟什么样的石头才称得上美石呢?有人仿照唐朝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提出“二十四石品”,这便是“端好、精致、朗透、细腻、饱满、鲜艳、绚烂、绮丽、清淡、雅趣、苍老、柔嫩、高古、含蓄、深远、疏野、雄浑、刻画、磊落、纤巧、生机、精神、奇特、怪异”。清代赵继恒有诗云:“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一块灵性四溢的石头,是岁月的凝结、山水的浓缩,也倾注了欣赏者、收藏者的艺术联想和审美情趣。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是个有名的“石痴”,一生玩赏奇石,近于痴迷。有一次,他在无为州任职时,看见衙署内有一块大石头非常奇特,便手舞足蹈地说:“此足以当吾拜!”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众目睽睽之下跪倒膜拜,口口声声称此石为“石丈”。别人的眼里,米芾的行为怪诞荒唐,而在米芾的心中,美石是故人知己、良师益友,于“皱、瘦、漏、透、丑、秀、奇”之中,参悟到别人无法体会的大智慧,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这个道理吧。

小小的石头,韵味无穷,生命永恒。无论是罕见的美石,还是普通的卵石,奇巧也好,古拙也罢,哪一块不是天地的杰作、自然的恩赐,又有哪一块不是饱经沧桑?

难怪陆游会说:“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章荣忠

新闻推荐

宣城市无水港运行一年成效明显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宣城海关获悉,自去年5月宣城市设立无水港,运行一年以来成效明显。截至4月底,宣城海关共受理报关单1629票、货值1.51亿美元,其中出口1130票、货值7790万美元,进口499票、货值7350万美...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石不能言最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