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凌玮和他的三本“流水账”

宣城日报 2017-05-06 06:01 大字

每天晚上回到家,洗漱完毕后,家住市区碧桂园小区的凌玮都要固定完成一件事情才能安心入睡——记“流水账”。“就是把一天家里的开销都拿笔记录下来,每月月底再做个汇总。”凌玮笑着告诉记者,这个习惯自己已经坚持了7年多。

凌玮老家在宁国市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仅靠山上的毛竹和部分茶园维持。“我和妹妹上高中后,家里负担就更重了。”凌玮说,后来会些木工手艺的父亲不得不到城区做些小工,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

2010年的暑假,正在合肥读大三的凌玮回到老家。一天在整理家里物品时,他无意间发现几本泛黄的练习本,上面七扭八歪地记录些文字和数字。“后来一问我妈才知道那是家里的日常开销记录。”凌玮回忆道,由于父母没读过几年书,上面很多字是错别字。“他们把‘酱油\’写成了‘将油\’。”

为什么要记录下这些,拿着布满灰尘的笔记本,凌玮找到了母亲。母亲告诉他,一开始家里欠债比较多,为了避免忘记经常会记录一些欠债的情况,后来为了了解家里的日常开销,就把家里生活上一些大的开支也记了下来。

凌玮说,听完母亲介绍后,自己反思了良久,觉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消费习惯的好方法。后来回到学校后,自己专门买了个笔记本,把每天的开销记录了下来。“有时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没想到自己一个月要花那么多钱。”

大学毕业后,凌玮辗转了几座城市,也断断续续地做了不少工作,但记“流水账”的习惯他几乎始终没断过。“刚毕业的时候在一个企业上班,每个月只有2000多块钱收入。”翻着手中的“流水账”,凌玮感慨这些“流水账”也见证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奋斗的过程。“中间搬了几次家,丢了两个本子,我现在想着都觉得可惜。”说到这里,他连连叹息。

现在凌玮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无论再忙,记“流水账”几乎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去年年底,他还专门制作了表格,按照时间、项目、金额、备注等几个条目分列记录。

“到月底的时候我就打印下来再装订成册,做个备份,避免电脑出现问题。”凌玮说,记“流水账”能让自己清楚地了解到家里消费情况,促使自己谨记节俭养德,合理控制日常开支。

新闻推荐

宣城市获“重大动物疫病 防控绩效管理先进市”称号

本报讯4月24日,省农委发文通报表扬了2016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宣城市被评为“安徽省2016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管理先进市”,宁国市和宣州区被评为“安徽省2016年度重大动...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