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宣城市以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成长

宣城日报 2016-11-12 00:00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宣城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实施“薪火相传、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健康成长。

推广经典诵读,提供道德滋养。2006年起,宣城市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广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开设经典诵读课程,开展晨间诵读,推出每日一诵,在全省率先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全市各中小学将经典诵读作为学生道德修养的必修课程,市教体局连续举办11届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做到生生参与,班班开展,校校参赛。

普及书法教育,接受文化熏陶。2013年8月,宣城市开始全力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义务教育学校每周在书法专用教室安排一课时书法教学课,每天下午进行20分钟书法练习。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全市书法教育投入经费达999.5万元,建设书法专用教室244个,书法兼用教室282个。为打造专兼职书法教师队伍,市、县两级共举办30期书法教师培训班,3200人次参训。深化书法教育研究,全市承担了7项省级书法教学研究课题。各中小学每学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定期邀请书法家进校园开设书法讲座。全市上下积极创建书法教育示范学校,77所学校成为市级书法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成果展、“好家风伴我成长”书法作品征集评选、全市中小学教师书法作品大赛等比赛,积极参加国家、省各类书法比赛并有多幅作品入选获奖。

倡导经典阅读,提供精神食粮。每年分学段向学生推荐20—40种精品图书,明确阅读量,并利用课内课外时间,举办阅读与欣赏专题讲座,开设阅读指导课。班级设立图书角,校园内楼道、餐厅、宿舍等处设置开放式图书架。宁国市津南小学、绩溪县桂枝小学的诚信书架,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间活动场所之一。学校广播站开设“我爱阅读”专栏,播放经典诗文、学生的阅读感想。市教体局连续九年举办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今年成功开展“陪孩子读一本好书”亲子阅读活动,收到读后感5千余篇,定期举办读书节、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品味中华诗词,打造书香校园。将诗词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设诗词欣赏课,设立诗文长廊、诗词文化墙、诗词陈列室。成立学生诗社,创办文学社刊,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宁国市实验小学引导学生从赏诗到写诗,结集出版儿童诗集《花瓣飘香》,在全国公开发行20余万册。宣城市第二小学、宣城三中、宣州区养贤中心小学等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诗词吟诵节。连续两年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优秀童谣1800余首,精选150首编印童谣作品两本。2015年,宣城市成为全省第一个中华诗词之市,全市有23所学校成为省级诗教先进单位,7所学校成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

传承非遗文化,丰富艺术生活。近年来,宣城市将徽剧、皖南花鼓戏、宣纸等非遗引入校园,积极传承和发展。绩溪县实验小学、伏岭小学、上庄小学均开办了徽剧童子班,多次走进宣城、合肥和北京等地演出。宁国市开发区小学、宣城三小开设并编写了皖南剪纸校本课程,宣城二小将皮影戏搬上课堂,宣城市工业学校开设宣纸工艺课。徽州学校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徽菜大师。宣城三中开办皖南花鼓戏特长班,每年艺术节的戏曲表演深受追捧。绩溪县实验小学和宣城三中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创新开发“美德在线”APP,构建多维互动评价机制。今年3月,市教体局在试点基础上创新开发“未成年人美德在线APP”项目,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家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新的互动模式。“美德在线APP”项目目前已在市区10所小学推广使用,申报了全省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创新案例,并由省委宣传部向中宣部推荐,作为全国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创新案例予以上报。

(本报记者 谭艺莹)

新闻推荐

甲路镇:“四音齐奏”扎实推进“两学一做”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式启动以来,宁国市甲路镇党委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组织保障先行、安排部署先行、学习宣传先行,创新自选动作,大力推行“五音齐奏”的做法,有力地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