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观音与石长城
石观音
◇芮海林 文/图
在皖南山区宁国市的霞西镇境内,坐落着神奇而又神秘的石观音与石长城,近年来,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
石观音
石观音,又称观音山,观音石,石柱山。高347米。位于宁国霞西镇石柱村境内,距城区约30公里。它巍然耸立,直指蓝天。由于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形如栩栩如生的石观音,加之美妙的传说,犹如蒙上一层神奇的面纱,使一批又一批游客流连忘返。
据《宁国县志》记载:“石柱山,县西70里有石壁立如柱,高20丈许。”《安徽省宁国县地名录》记载:“观音山,位于霞西乡境内,高347米,范围1平方公里。”霞西镇方圆近300平方公里。境内群峰叠嶂,沟谷纵横,白云缭绕,飞泉潺潺,万木森森,充满传奇色彩。石观音位于海拔971米的阳壕山西麓的石柱山的一处石崖上。该石柱占地约20平方米,高约10米,其天然头冠、面孔、肩臂、躯干、手持净瓶等轮廓清晰,与民间流传的“观音”特征极为相似。1936年,江南文人徐云涛在《石柱》诗中云:“深山矗立几径秋,谁具衣冠拜石头。不是擎天堪赖此,峥嵘定可砥中流。”
相传,在很久以前,霞西镇来了一个心地善良的“白云观音”。“白云观音”常在阳壕山与石柱山一带驻云,关注民间,驱恶从善。有一年,石柱村山洪暴发,山林破坏严重,庄稼冲毁无存。第二年又遇大旱,当地村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白云观音”目睹村民疾苦,便静坐在石崖上三天三夜,用手中的净瓶去旱化雨,拯救乡民。不久,山青了,水秀了,田绿了。但久而久之,“白云观音”就永“留”在了崖石上,从而形成了一座石观音。每逢农历六、七月,当地农民还会举行祭拜活动,感谢“观音菩萨”舍己救人,大慈大悲。
如今,石柱村村民为了纪念“白云观音”的恩德,在山坡上建筑了白云观音庙。
石长城
“石柱山与阳壕山,潺潺溪水流不完。风调雨顺青山在,多亏观音来下凡”。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首顺口溜。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柱山巍峨挺拔,绵延数里。东望大海,南眺黄山,地势险要。秦始皇为了加强防守,从全国强行征来数千名民工,汇聚石柱山南麓,在此地建造了一座石长城。春去冬来,年复一年,数千名民工不分白天黑夜地挑啊抬啊,不知压弯了多少民工的脊梁。有人说,建造一座长城,是成千上万个民工用血泪浇铸的;又有人说,建造一座长城,是成千上万个民工用身躯筑就的。
有一年冬天,孟姜女千里迢迢来到石柱山,来寻找她的丈夫喜来。谁知,她在施工的民工群里找了一圈又一圈,三日过去了,仍未见丈夫的踪影。她整天不吃不喝,以泪洗面,哭得非常伤心。这时,有位民工是孟姜女丈夫喜来的同乡,他伤心地说,喜来因患痢疾,无钱医治加上活太重,病困交加,已经累死了。孟姜女听后,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昏倒在工地上。孟姜女醒来后,整日疯疯癫癫,呼喊哭叫,扒着喜来亲手砌成的半截高的石长城,口中不停地呼唤丈夫的名字。她那凄凉的声音惊天动地,感动了在石柱山干活的所有民工,同时,使这里的石长城多处出现塌方、裂痕……
孟姜女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被从天目山而来巡视的“白云观音”听见,她立即驻云,下到凡间,变成一位白衣村姑,走进石柱山。“白云观音”心地善良,她十分同情孟姜女的遭遇,同情造长城的民工的心酸。
民工们也发现了这位白衣村姑。她面带微笑,步履轻盈,手挽着竹篮,不时地向民工献茶送水,还向每人的扁担、箩筐上缠了一根红丝线。红丝线一系,人就有劲了,担子也变轻了。大伙惊讶地说:神了!我们莫非遇到神仙了?个个挑起石块健步如飞,石长城建筑的速度十分惊人。死气沉沉的工地顿时沸腾起来,开山筑城的民工也露出笑脸。此时,这位白衣村姑也向民工们会心一笑,只听一声“阿弥陀佛”,白衣村姑顿时现身成“白云观音”,踩上一朵白云飘然而去。此刻,大家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双手作揖,长跪在地上,感谢观音菩萨的大德大恩。说来也怪,原定八年的施工期,神奇般地只用了三年零二个月,一座蜿蜒数里的石长城便坐落在宁国石柱山南麓。
新闻推荐
宁国讯(宁环)近年来,宁国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打造“山水画廊,生态宁国”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集中各类资源要素,抓住重点,强力推进。截止2014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