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皖南晨刊》,伴我共成长

皖南晨刊 2014-04-01 03:17 大字

俗话说成才“三步曲”,即“个人勤奋、名人指点和机遇”。我的这位名人,就是《宣城日报》和《皖南晨刊》!她们指点我从一名新闻干部成长为主任编辑!

话得从1984年初说起,那年一开春,我被调入宁国市委宣传部新闻科从事通讯报道工作,当了一名从事新闻工作的专职干部。当年10月1日宣城地委机关报《宣州报》(宣城日报前身)创刊。我担任了《宣城日报》宁国记者站特约记者,创刊号上,刊登了我的一篇游记《千秋关散记》,我高兴万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说实在话,当时三十多岁的我,实为“半路出家”,对新闻的概念模糊,消息与通讯体裁分不清,写起来特别费劲。担任特约记者后,得到了报社编辑一对一、手把手的现场指导与热情帮助。他们不厌其烦,耐心说文,特别是消息的结构,举一反三。从标题的设计,到导语的提炼;从主体的表现,到背景的烘托以及结尾的升华等,可以说编辑修改一篇稿,等于给我上了一堂新闻写作课。有时一篇消息被修改的“面貌全非”。为了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报社还每年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还派编辑深入记者站讲课,零距离、系统地传授新闻理论与实践。

老师教得好,加上本人的刻苦,从而使我的新闻知识掌握的越来越丰富,稿件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头条新闻频频见于报端。从1984年到退休后的2014年,30年向《宣城日报》与《皖南晨刊》投稿(图片)从未间断。如“宣州报”头版头条《宁国出现四大才子》(1987.1.13);“皖东南报”头版头条《宁国高产优质经济林形成规模》(1995.11.4);“双休刊”《旅澳散记1-4》文图(2003.4.-26);“皖南晨刊”《敬亭山与谢朓楼》文图(2009.1.17)、《看山如观画,游水如读诗》(2011.5.26)、“马年邮票的联想”(2014.2.11)、“留念柴火灶”(2014.3.4)等。《宁国一批农村合作组织发挥多功能作用》获1987年安徽省好新闻二等奖。《走进延安》获“安徽日报”建党90周年征文二等奖。以后稿件不仅新闻亮点多,而且刊发数量名列全市记者站前茅,有一期一张报纸竟上了六篇文章和图片,同行称我是“高产记者”。多次被《宣城日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1996年我先后走上了《宁国艺术报》和《宁国报》总编辑工作岗位,2001年12月,被安徽省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评定为主任编辑。

如今,《宣城日报》已走过30个春秋,我的新闻路也步入了第30个年头。说句心里话,我十分酷爱《宣城日报》与《皖南晨刊》,新闻路上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宣城日报》与《皖南晨刊》的指点!衷心感谢《宣城日报》与《皖南晨刊》老师们多年对我的辛勤培育!

新闻推荐

老妪深山采笋失踪 警民雨夜冒险搜救

宁国讯(高鹏 亓东东)六旬的周阿婆独自在深山采笋,夜幕时迟迟未见踪影。家人担心阿婆旧疾复发,但他们自己又无法独自寻找,困难之下求助警方。危急时刻,一支由民警和乡镇干部、当地村民自发组成的30...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