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宁国”在探路

宣城日报 2013-09-25 18:32 大字

核心提示

2009年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2010年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2011年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2013年1月获“国家生态市”命名……近年来,宁国市始终依托“生态立市”理念,紧抓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生态立市塑造碧水蓝天

高峰山上,苍翠满目;青龙湾畔,碧波徐来。在摄影爱好者杨超的镜头里,宁国这座城市正在变绿、河水逐渐变清、天空慢慢变蓝。他说:“这几年城区的水质和空气质量明显好很多,道路绿化面积也大了,宁国越来越像一个大花园了。”

这一切的改变与宁国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市”密不可分。

宁国市环保局生态科科长周志宏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宁国市就开始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乡生态环境安全。凭借着扎实有效的推进举措,2009年,宁国市顺利荣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获得称号后,宁国市委、市政府立即着手制定了争创‘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周志宏说,为此,宁国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创建“国家生态市”领导组,宁国市环保局作为领导组办公室拟定具体行动方案和重点工作目标,会同相关部门逐一落实《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中规定的5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最终于今年年初摘得“国家生态市”桂冠。

改善民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是宁国进行生态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9年,宁国市再次提出“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明确以“国家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强化森林植被“润肺”功能、湿地“强肾”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免疫”功能;同时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了翠竹公园、宁阳公园等一批社区绿地,滨河路、宁国大道等一批绿色通道及S104线、凤板线、宁港线等沿城乡骨干道路、城市街道和水系分布的绿色屏障。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难题,宁国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污水,垃圾等生活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目前,该市投资1.1亿元的重点生态工程——“美好乡村建设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宁国市环保局行政审批科科长戴成华告诉记者,该项目包含了美好乡村提升工程、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子项目,它的实施对提升全市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是“生态宁国”的主色调。放眼宁国市城区内外,成片的绿意扑面而来。据了解,今年以来,宁国市已完成人工造林2.9万亩,建成城市绿地35亩,新增绿化道路100公里,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75.6%。此外,宁国市林业局还筹集220余万元投入215省道等地景观林带建设,打造了“车行画境”绿色长廊和两条高速公路入口段的景观。

做足生态文章,打造文化内涵,是宁国市生态建设又一重要内容。针对此,宁国市多次举办“保护母亲河、共创生态示范区”系列宣传活动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一些乡镇、村也相继建造了生态文化走廊、生态公园、生态小品等生态文化设施;同时该市还注重挖掘与宁国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竹文化、山核桃文化等文化,把竹子的拼搏创新、艰苦创业、争先创优等特质,升华成宁国的品格和精神。

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国总体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一座“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生态新城已初具雏形。

●环境监察抓好源头管理

9月7日,宁国市环保局监察大队队长吴小兵又一次来到了宁国市兆丰纸业有限公司,这里已经成了他和同事经常“造访”的地方。

刚走进企业,吴小兵就直奔车间生产一线,查看环保设施运行记录台账、废物总排口排污状况、厂区外环境有无临时“暗管”和偷排痕迹,并向当班职工了解企业环保工作情况。他说,我们每个月都要到像兆丰这样涉及化工、重金属的重点污染源企业,检查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

据了解,尽管目前宁国仅有20多家重点污染源企业,但宁国市环保局监察大队还是将其作为监管的重点。吴小兵说,虽然重点污染源企业数量并不算多,但我们的监管却毫不放松,尽可能确保每个月都能对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开展评估,并督促企业完成了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

吴小兵还告诉记者,有些企业尽管已经按照要求建设了污染防治设施,但如果不在生产中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就成了摆设,也必定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所以我们队的检查都是突击性的,一旦发现企业没有运行污染防治设施,我们会当场处理。”

据了解,从2005年起,宁国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已经深入企业现场监察1200多次,这支力量俨然成为了打击环境违法的“强行军”和“飞虎队”。

除了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监察外,宁国市环保局还对该市涉及危险废物的企业集中进行培训,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辐射安全专项检查、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等专项行动,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调查整治。宁国市环保局局长汪小牛告诉记者,自2008年以来,该局已对全市20余家企业采取了停产治理、限期整改和经济处罚等措施,依法取缔、关闭小造纸企业7家,小电镀企业4家,选矿厂1家,并对10余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

从源头加强环境监管,乡镇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为此,宁国市环保局在全市19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都设置了“环境监管员”。吴小兵说:“有些落户乡镇的企业距离城区较远,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我们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这时环境监管员就可以帮助协调处理。”他还表示,下一步,宁国市环保局将力争在村级单位都设置“环境信息员”,使环境监管工作进一步深入基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环保监管员”的作用,今年宁国市环保局首次对“环境监管员”进行了集中培训。2009年就担任梅林镇“环境监管员”的梁贤仁,谈及参加培训的感受说:“通过对农村生态创建工作、污染防治工作等基础知识学习,对我们在辖区内开展环境监测和处理一些污染纠纷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环境监察工作,截至目前,宁国市没有发生过一起环境污染事故。

●循环经济助推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在宁国广为流传的故事:几年前,省外某企业主动上门,希望在宁国建一座投资上亿元的焦化厂,但是该市从保护生态的战略考虑,婉拒了这个项目。这个故事还有续文:此后,又有一批投资更大的企业想落户宁国,却终因会产生环境污染而一次次被拒之门外。

长久以来,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是很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多年的探索实践后,宁国给出了明晰的答案——发展循环经济。

9月4日,记者在安徽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着赶工9月新增的大量订单。作为一家集耐火材料产品、耐磨铸球和耐热铸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年产不定形耐火浇注料10万吨,向水泥、钢铁、陶瓷等行业提供多达40余种不定形耐火产品。

采访中,该公司财务总监朱冬祥邀请记者看看公司的原材料——电瓷废料,他说,过去这些不可降解的电瓷废料弃之不用,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如今公司运用循环经济原理,通过技术攻关,将电瓷废料变废为宝,作为建水泥窑的耐碱浇注料,2012年公司利用废瓷原料近9000吨,节约生产成本达360万元。

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在宁国俯拾即是。

宁国山区盛产山核桃、竹子、竹笋等农产品,但它们给当地农民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山核桃蒲(壳)、竹笋壳、竹木制品的边角废料、农作物秸秆等,这些东西被随意丢弃焚烧,成了当地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小龙说,为了使这些“重要污染源”找到“用武之地”,2011年6月,公司与安徽大学合作建立“宁国惠云塑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围绕农林废弃物利用问题,研发适合市场需要的塑木新产品。

如今该公司已成功研发生产出具有多种功能、可适合多种需要的优质塑木新产品100多种,有效提高了山核桃蒲(壳)、竹笋壳等废弃物的利用率,既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效益,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减轻了环境污染。

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效显著,农业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新路照样“有声有色”。走进宁国市凤形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猪-沼(肥)-饲料-猪”的山区循环经济模式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猪粪便入沼气池,沼渣和沼液施入农田”的科学生产方式,使其生产的有机蔬菜、有机猪肉畅销上海市场,资源产出率相比起粗放式管理模式提高了3.8倍。

此外,安徽五星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太阳禽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也通过、发展复合型有机循环农业,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产业循环链条,使各种资源得到循环高效利用,构建了农林牧渔复合循环发展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在国家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宁国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产业集中布局为突破口,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条,形成了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亮点。

如今的宁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已不再是概念符号,而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而这座手握“绿色名片”的生态新城也正以清新的面貌盈盈走来,步步留景、处处绽绿。

新闻推荐

第六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宣城市首届“幸福欢歌”群众文艺汇演隆重举行

本报讯 金秋的宣城,惠风和畅;奋进的宣城,激情飞扬。在举国喜迎国庆64周年之际,9月29日下午,第六届中国(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宣城市首届“幸福欢歌”群众文艺汇演在合工大宣城校区体育...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