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在家门口的“托老所”

宣城日报 2013-03-29 21:03 大字

从2008年开始,宁国市南山街道南河社区以“为社区老人排忧,替忙碌子女尽孝”为服务宗旨,建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早上由子女将老人送至中心,白天老人在中心内活动休息,有专人照看。晚上下班时,再由子女接回家中。如果老人身体不便的,子女无法照料,中心还可以进行代养,做到“全托”。现在中心已经成为了当地不少老年人的另一个“家”。

老人:

在这里我们开心,子女放心

每天早上8时左右,88岁的查富淦老人都会和上班的儿子一起出门,前往距家1公里处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对老人来说,去中心已经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好,我开心,子女也放心。”虽然牙齿已经掉的差不多,腿脚也不怎么方便,但是老人思维依然活跃,谈起来中心后的感受,老人的脸上洋溢出了灿烂的笑容。

老人告诉记者,他已经退休20多年,由于老伴去世的早,这么多年来,他都是和子女生活。但子女的工作忙,早出晚归,他经常是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家,成了“空巢”老人。由于没人说话,老人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加之岁数大了,身体也逐渐的差了起来,老人在家的安危也成了子女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住到敬老院,当然不愿意,又不是没子女。还是这样白天来,晚上回去的最好。”传统观念让老人认准了居家养老的“死理”,但是一个人在家那份“寂寞”却又让老人无法忍受。

去年,老人听说了社区办了个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去那里“日托”,他感觉非常适合自己,就和子女商量,决定来中心看一看。

“人多,热闹,有人说话,不寂寞了。以前不知道,不然早就到这里来了。”中心虽然不大,甚至有点拥挤,但是热闹的氛围,工作人员们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料,让老人感受到了心灵的“温暖”。

“现在就算子女白天在家,我也经常到中心来。”对查富淦老人来说,现在的中心已经已经成了他的另外一个“家”。

与查富淦老人不同,78岁的张永富老人虽然也是子孙满堂,却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偏偏选择到中心过起了“全托”的生活,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

“子女家很近,打个电话,几分钟就来了,我想回去也非常方便。他们没事也经常往这里跑,劝我回去。但是和他们住在一起不自由,还是这里好,自由、热闹,又有人照顾。”虽然已经78岁,但是老人家看起来只有60岁的样子,他告诉记者这都是在中心“养”出来的。

“住家里孤单,他们都上班去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居家养老的“寂寞”也同样成了张永富老人选择来中心的重要原因。

“子女们当然不愿意,但是看着我在家待得快生出病来了,又不得不同意。”强硬的态度,让子女们默认了老人的选择。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子女们对老人的选择由默认变为了支持。老人告诉记者,由于中心人多热闹,大家可以在一起聊聊天,他的精神状态很快就好了起来,加之中心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原本不怎么好的身体也变的好了起来。

采访中,正巧碰到老人的儿媳妇前来看老人。她告诉记者,自从老人来中心居住后,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变得好了起来,作为子女看到老人的变化,也由衷的感到高兴,感到放心。

社区:

为社区老人排忧,替忙碌子女尽孝

“为社区老人排忧、替忙碌子女尽孝”谈起创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初衷,南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冬平介绍说。

据了解,南河社区目前60岁以上老人达到2400多人,占总人口的22%以上,老龄化、空巢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很多子女想照料父母,却没时间没精力照料。这一点我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样是为人子女,姚冬平非常理解作为子女的内心感受,也曾经多次思考,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2008年,她大胆地提出了在社区办一个托老所,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说干就干,在她的努力下,社区筹资30多万元,于2008年租用了中铁四局大修厂原职工宿舍20余间,创办了宣城市的第一家民办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现在的日间照料中心的前身。

虽说是民办,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了解到,中心几乎没有任何盈利性的目的,收费非常的低。如日托老人,每人每天只收10元的中餐费,即使全托的老人,能自理的每月收取550元,半自理的每月收取850元,完全不能自理的每月也仅收取1150元,而这些收费也基本上用在了老人们的生活上了。

中心刚办的时候,各种质疑也是有的,有人甚至在怀疑到底能办多久。但是在姚冬平等人的坚持下,中心低廉的收费,优质的服务,逐渐的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中心负责人崔宁告诉记者,现在中心已经由创办时的8位老人入住,发展到现有50余位老人入住,其中44位为全托老人,8位为日托,还有40余位提出了申请,希望入住中心。

“说实话,社区办这个中心难度很大,但是只要老人和子女们认可,中心就会继续办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认定了,姚冬平就决定做下去。所幸的是,有关部门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2012年中心被列为国家发改委的养老服务示范工程项目,获得资助80万元,为中心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也有人找到社区,提出对中心投资,但是如果那样,中心必然会变成盈利性的机构,收费会上升,老人和子女们的压力也会增加。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姚冬平坚定的说。

“现在发展有困难,但相信今后,政府一定会加大对社区养老的支持力度。”对未来,姚冬平充满信心。

部门:

大力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建设

“老了要到哪里去?这是大家都要面对的问题。”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许邦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同样的担忧。

“一个床位,几十个人排队的现象是到处可见”许邦友介绍说。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宣城市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的需求也是日益迫切,但目前宣城市的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建设却严重不足,存在“跛腿”现象。

“看的多,问的多,但是真正办起来的少。”许邦友告诉记者。虽然养老产业已经成为公认的“朝阳产业”,但是巨大的投资,缓慢的收益,以及没有扶持政策等原因,严重困扰了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建设步伐。

“今年,安徽省在实施原有五保户供养、农村五保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新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合并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已并列为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也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养老机构给予建设和贷款贴息等补助。目前宣城市的实施办法也正在制定中。”话锋一转,许邦友向记者说出了这么一个好消息。

“今年宣城市就承担了省下达的1000张的社会和社区养老福利床位建设任务。目前我们正在分解任务,积极实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许邦友说。

1000张床位显然无法满足宣城市现存的强烈需求,但是却释放出了这样的一个信号,那就是各级政府对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正在不断的加强。而在《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中,记者也看到,安徽省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的目标为:到2015年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覆盖全省城市社区和半数农村社区。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

“政府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取得成效也是越来越明显。”对待未来,许邦友同样充满希望。

新闻推荐

宁国城南片区深入开展打击两非工作宁国讯月中旬以来宁

宁国城南片区深入开展打击“两非”工作宁国讯 3月中旬以来,宁国城市建设“五大片区”会战全面展开。宁国城南片...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