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经广:百岁老人义务守陵二十八载

宣城日报 2019-04-04 15:24 大字

今年2月6日,“中国好人”雷经广老人去世,宣州区向阳街道向阳社区的村民们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自发前来追悼,表示对这位老人的崇敬和不舍之情。

在村里,这位已满100岁的老人既是大家眼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是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典范。他生前为了一句“我要像陪伴亲人一样陪伴革命烈士”的承诺,28年来,一直义务守护着向阳烈士陵园。

如今,村里人都说,虽然雷老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却一直感染着大家,引人前行。

不遗余力守护英魂

雷经广出生于1919年,从小在家人的熏陶下,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抗日战争爆发后,雷经广投身革命事业,曾负责地下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宣州区向阳街道任职,一直到离开工作岗位。

“老雷生前经常说,战争中自己接触了很多战士,他们为国捐躯,都是了不起的大英雄。”雷经广的妻子桂绍珍告诉记者,几十年来,雷经广说的最多故事就是当年革命战友的故事。

1980年4月,当离休在家的雷经广得知向阳烈士陵园需要一位管护人员时,雷经广立刻跳了起来,申请去义务守护陵园。“烈士陵园里埋的都是忠骨,我要陪伴他们,就如同守护我的亲人一样。”桂绍珍说,经不住雷经广的执拗,她便义无反顾和老伴搬进了陵园西边两间低矮的砖墙小屋里。

刚搬进陵园时,陵园内乱七八糟地堆放着许多砂石和木材。为了清理陵园,他一锹锹地铲,一棵棵地搬。一天累下来,身子骨就像散了架,可第二天他还是继续干,直到把陵园收拾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1994年他还拿出1000多元,多次到宣州区杨林、夏渡林场买来柏树、香樟等树苗,并写信给在铜陵工作的大儿子让他邮寄了100多种花卉籽种在陵园里。1997年的一场大水,雷经广的心血转眼化为泡影。大水过后,他再一次对陵园进行了植树培花。

“1997年的时候,老雷都已经78岁了,我劝他不要再管陵园的事了。”桂绍珍回忆说,就因为这件事雷经广还和她发了次大火。不过看到这么多年,在雷经广的精心栽植和向阳街道的高度重视下,向阳烈士陵园里松柏常青,自己的态度也从当初的不理解转变为全力支持。

“雷经广28年义务守陵的事情,可不仅仅是种些花花草草。”时任向阳街道向阳村村书记的余先昇告诉记者,1995年6月的一个早晨,刚打扫完陵园的雷经广得知陵园要建9间商品房,就气不打一处来。因为早在1981年,向阳烈士陵园就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长眠于此的烈士不被打扰,雷经广四处奔走,终使工程被迫停工。这样的感人事迹,让村里人都为雷老竖起了大拇指。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28年一直义务守护着向阳烈士陵园,一直到身体状况不佳,住进了医院,雷经广才下狠心离开自己日夜守护的陵园。

张恩发是雷经广同村的村民,在他眼里,虽然雷经广人离开了陵园,但是他依然在为和烈士陵园有关的大小事忙活。“平时一打电话就是给大家讲述烈士们的故事。并且嘱咐我们把这些感人故事讲给小辈们听,传承好革命精神。”张恩发如是说。

雷纶华是雷经广的大儿子。在他看来,雷经广是一名好父亲,也是子女身边的好榜样。“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做事要规矩,做人要本份,老人家的话至今我还时常想起。”雷纶华说,父亲养育了8个子女,含辛茹苦。从未和我们儿女红过脸,脾气温和,处事公正,教育孩子都是做出正确的引导,从不严厉批评。

雷经广的孙女雷英歌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她说:“我从小就视爷爷为英雄。很佩服革命烈士们为国家做出那些勇敢事迹,当下我们更应继承好革命英烈的遗志,立足当下,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前行。”

雷经广去世后,村里的年轻人还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寄托怀念之情。不少年轻人都表示,雷老的感人事迹,让大家常思感恩,都将继承革命先烈精神,铭记光辉历史,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

新闻推荐

应急车道停车“方便” 民警严厉处罚教育

本报讯日前,宣城高速一大队民警正在辖区开展日常巡逻管控工作,当巡逻至G50沪渝高速下行线255km处,发现一辆面包车停在应急车...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