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脚踏实地的筑梦人

宣城日报 2019-01-24 10:36 大字

(上接第二版)

汽车零部件及机械装备制造是经开区的传统产业,围绕这一产业,动员现有企业以商招商,2018年,苏州亚德林、鸿路钢构、天洲津重等35个项目加盟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更加完善,更加壮大。

牢牢抓住G60科创走这一契机,紧锣密鼓与松江经开区密切合作,探索建立宣城松江产业园,一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招商模式将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近年的努力,宣城经开区的产业层次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休闲食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

快马加鞭,全面攻坚,推进一个又一个项目建成投产

招商签约是基础,项目落地、建成投产才是关键,项目谈的再多、签的再多,落不了地、投不了产,还是等于“白忙”。

项目落地难,难在哪里?“工作环节多,牵涉到的部门多,碰到的不确定因素多,需要的时间长,这是项目落地工作的难点所在”,有着帮助52家企业落户经验的科创中心负责人李德明深有感触。

“加快征地拆迁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推进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和闲置土地的清理,为企业落地提供土地和场所;规划、国土、建设、环保、投资服务等部门,快速跟进,紧盯项目,高速高效做好项目选址、土地供给、手续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投产”,2018年10月9日,在项目落地攻坚战动员大会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家和画出了路径图,发出了冲锋令。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这是一场集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的攻坚:

——调集精兵强将。组织四个项目落地攻坚组,攻坚组成员与原部门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抓项目落地。

——明确攻坚目标。建立任务清单,实行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对2014年以来签订的投资协议,至今未落地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甄别,厘清原因,制定方案,推进和退出并举,一项一策,责任到人。

——细化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逐项分解完成,补齐项目落地的各项要素短板,从新公司注册、项目备案、能评、环评、安评、勘探、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土地证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各环节明确时间节点,统筹推进,挂图作战,以表调度。

——强化目标调度。每周召开一次攻坚组工作例会,研究落实项目落地中遇到的问题。每周公布一次项目落地进展信息,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检查。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落地推进会,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8年9月24日,中秋佳节,万家团圆。好彩头项目建设正酣,突然,一辆辆机械集体“罢工”,用电线路出了故障。项目经理情急之下打电话给第三攻坚组组长李国,要求尽快帮助解决。李国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赶到现场,协调供电公司和开发区建设局,及时修复线路,恢复供电,前后仅用了三个小时。

李国向我们介绍:像这样现场解决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但解决问题如此之快,则得益于攻坚组的“五个一”制度安排,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包保、一个专人对接、一个小组服务、一个微信群调度、一张时间表推进,确保帮办责任到人,全面代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攻坚战实现24小时值班制,“面对面”受理,做到“有求必接,有求必复”;“点对点”交办,做到“定人定责,马上办,现在办”;“硬碰硬”讲评,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通报”。

第二攻坚组李澎教向我们讲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9月份签约的上海电力节能变压器项目,为方便工作,购置了一台汽车,急等上宣城牌照,攻坚组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服务,当天便为其办好了牌照。投资方非常感动,表示:全力推进项目落地,争取年内开工,明年投产。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18年10月份“项目攻坚百日会战”以来,完成新开工项目16个,竣工投产项目12个,有力解决了长期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项目落地难”问题。

“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这是项目攻坚战的真实写照,他们心中只有“只争朝夕”!

为节约集约用地,快速为项目供地,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一场清理闲置土地、僵尸企业、僵尸项目“三清”战斗持续推进,今年以来,盘活土地380亩,闲置厂房7.7万平方米,嫁接企业近15家。

项目落地攻坚战的实践再次证明这样的朴素道理:人心齐,泰山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鞍前马后,全面保障,培育一个又一个项目做大做强

七月,骄阳如火,开发区建成企业家座谈会气氛热烈,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与会企业家就当前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

参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神情凝重,陷入沉思:如何帮助企业“输血”,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帮助技术创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如何召来并留住工人,解决企业用工困难问题?

尽快打开发展“问号”,这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条条、一项项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的务实之策脱颖而出:

加快“孵化器”建设,直接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标准化厂房服务,既解决新入驻企业的资金“瓶颈”,又为项目早投产、早达产争取时间,这是一举多得之举。经开区科创中心胡主任介绍:仅2018年就完成15.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加之前期完成的共计46.1万平方米,科技园自开建以来,已有52家企业入驻并投产,近30家企业正排队入驻,厂房供不应求。

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40条)》,对科技创新类、加大投入类、争创品牌类、文化产业类等十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政策扶持,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组织生信铝业、益佳通电池、中鼎动力等20余家企业申报2018制造强省、“三重一创”、“三高”等各类项目,争取专项资金833万元,全面兑现104家企业各项奖励扶持资金3714万元。

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四个基金:一号基金用于支持经开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大企业;二号基金用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经开区集聚;三号基金用于帮扶区内各类企业和项目发展;四号基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互联网+”等创投企业。

出台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实施办法,为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目前,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站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1家。

2018年注定将成为河南籍青年小王的幸运之年,这一年对他而言可谓“三喜临门”,他告诉我们:一喜是他通过经开区举办的交友大会找到了如意伴侣,组建了家庭;二喜是他住进了经开区的公租房,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三喜是他住地到工厂开通了公交,上班方便又快捷。

经开区团工委邓小雪介绍说:“举办交友大会,提供择偶平台,既帮助了企业未婚青年成家立业,又为企业留住了员工,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瓶颈,这是双赢”。这样的活动,在经开区已成常态,每年定期在传统的七夕节和11月11日前后举行。

为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经发区可谓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定期召开企业用工招聘会和校企用工对接会,建立经开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信息平台,畅通用工渠道;加强和完善市八小、民生四小及幼儿园建设,让外地企业员工子女都有学上;加快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建设,优先向企业员工倾斜,解决企业职工住房难问题;推进园区内公园建设,优化、美化环境,为驻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生活、居住的好家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项项亲商、安商、惠商政策的实施,2018年,9家企业走进了规模以上企业行列,10家成功申报高新企业。

“在G60科创走廊这个俱乐部里,我们不当替补队员,要登场竞技,更要打出精彩的宣城经开区进球”——这是心愿,更是誓言!

冬日的宣城,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在宣城经开区这片热土上,塔吊林立,车水马龙。

宽阔的青弋江大道至东向西将宣城经开区一分为二,大道两旁一栋栋、一座座高大厂房,坐落在碧树清水间。

青弋江大道与宝城路的交汇处,一块镌刻着“国家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巨石,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彰显昂扬磅礴之气。

宣城经开区人重整行装再出发,昂首阔步前进在“追梦”的大道上!

新闻推荐

古稀老人郭浩大义捐献遗体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家住宣州区孙埠镇...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