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村”变形记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1-30 12:06 大字

■本报记者 冯长福

“到目前,我村60千瓦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10.1万度,100千瓦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12.1万度。 ”11月29日,宣州区养贤乡山河村党支部书记陈五顺对记者说,两个光伏电站一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6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并可持续产生效益。

光伏发电,是山河村“强村富民”的产业之一。

曾经,这个村因自然资源极度贫乏,无土地、无山林、无水面,属典型的“三无村”,被列为宣州区13个贫困村之一。 2015年以来,该村做起了“借鸡生蛋”、“无中生有”的大文章,逐渐找到了一条“蝶变”之路。

实现资产收益分红

山河村濒临水阳江,属于专业渔民村,下辖4个村民组,共124户328人,村民收入主要以天然捕捞和水产养殖为主,兼带少量外出务工,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改变,起步于2015年。

养贤乡政府将乡属 “五一场”水面低价出租给山河村、仁义村,打造生态青虾养殖示范区。山河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方面立项申请省级扶贫资金65万元,一方面向各级帮扶单位争取36万帮扶资金,建成总面积达188亩的生态青虾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了进出水渠道、增氧设备、监控设备、仓储用房等,把“荒水塘”变成了“聚宝盆”。

2016年山河村被列为宣州区“股改”试点村,2017年又跻身宣城市“三变”改革试点村之列。 2016年12月25日,山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召开,宣布合作社共设立股份449股,其中集体股121股,占比27%;个人股328股,占比73%;以户为单位,发放股权证书124本。 2017年5月,注册成立了“宣城市渔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管理集体资产及其收益,并为村民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和相关技术培训。

“今年8月29日,村里召开资产收益扶贫暨股改分红大会,分红总额17.17万元,共惠及124户328人。获得分红最多的一户是贫困户章荣旺,他家分得3200多块钱。 ”陈五顺告诉记者,山河村成为宣城市第一个实施资产收益分红的贫困村。

“借鸡生蛋”谋发展

“借来水面,养青虾有地方了。但如何养好青虾,还得靠专业的公司来干,这样才能降风险、保收益。 ”陈五顺介绍,去年2月底,“五一场”生态青虾养殖基地将5年经营权拍卖给宣城市阳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收入100万元,按照投入主体投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山河村获得租赁费50万元。

有了第一次“借鸡生蛋”的成功经验,山河村便趁势扩大 “战果”。到邻近的宝圩村,流转土地310多亩,改建标准化养殖池。

一期项目流转土地133.27亩,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53万元,建成后租给宣城市同心养殖有限公司养殖青虾,山河村年获净收益6万元;二期项目流转土地179.42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43万元,建成后租给山河村养殖能手陈四顺,发展青虾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山河村年获净收益3.58万元。 “三期项目安排在张埂村,已流转土地192.56亩,正在准备招标改造。 ”陈五顺说。

“光伏”照亮脱贫路。山河村先利用养贤乡政府办公楼顶空间,建成60千瓦光伏发电站,去年6月1日并网发电;又利用乡敬老院楼顶可用空间,建成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去年12月21日并网发电。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有钱好办事。随着村集体“家底”渐厚,加上各类项目“帮衬”,山河村掀起了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热潮。

兴建了村部办公楼,改变了过去“开会打游击”的历史;结合全省“渔民上岸”工程,在上级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安置下,兴建了“新苑河畔”小区,45户专业渔民结束了“面朝黄板背朝天、狂风暴雨靠湖边”的水上漂泊生活,圆了“安居梦”。

与此同时,山河村结合民生工程实施,投入17万元,建了村老年活动中心;投入5万余元,新建了村级卫生室;投入4万多元,新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投入34万元,完成了村部所在小区道路及绿化、亮化工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持续改善,让村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新闻推荐

宣城两家旅行社荣获 5A级服务质量诚信旅行社称号

本报讯近日,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了全省首批5A级服务质量诚信旅行社名单,其中宣城市宣之旅旅行社和中汇国际旅行社位列...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