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经典岭上秋

宣城日报 2018-09-14 11:03 大字

白露一过,秋天便往深处去了,早晚的凉意让人有些忧愁,梧桐叶子一落就是一地,只觉时间过得太快。好在还有个令人愉悦的场景,那便是乡下人的晒秋。实际上,农家一年四季都有东西晒,时令变化,所晒之物也不断换新,但最美的画面还是晒秋。

老家属于皖南山区,旧时归宣城,风景如画的秋天,就这么晒着。

白露前后,该收的差不多都在收了,所以,晒秋晒的是果实,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更有丰收的喜悦。六谷、豆角、芝麻、花生、棉花纷纷从田野里涌出来了,于是,蓝天白云下,远山近水间,红砖墙黑瓦片上,过道回廊里,亭阁屋檐下,铺着的,挂着的、串着的都是秋日里的“盘缠”,一坨坨、一串串,沉甸甸、香喷喷。还有村巷的角角落落、坡坡坎坎中,无数个箩筐、竹匾里盛放的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很快,村子的空气中弥漫的都是五谷杂粮的味道,也有老老少少拾掇时的欢笑。

干椒南瓜老豇豆,糯米籼米酿新酒。要晒的东西太多了。最经典、最亮眼的要数屋檐下的红辣椒和六谷,一红一黄,正好是国旗的颜色,成了晒秋的标志。巧的是,晒秋最忙的时候,国庆节也快到了。

红红火火的辣椒穿成十几串挂在屋檐下,老远就能看到。掰下的六谷棒子经过捆扎,挂在竹竿上,金灿灿的光景,看着就有生机,有活力。唯一不需要晒的恐怕就是院子里黄红黄红的柿子,要么采下来放进粗糠里焐得烂熟,要么在树下摆个竹匾,掉下来的,正好风干成柿饼。

这个时节,高兴的不只是人,动物也会赶来凑热闹,往往能欣赏到“狗拿耗子”的精彩大戏。系着围裙的农妇正在低头摊晒花生,一只偷吃的老鼠贼头贼脑地钻出来了,圆耳朵,尖嘴巴,翘胡须,四条细腿撑着一个肥大的肚子,两只绿豆眼滴溜溜地转。稍不注意,一阵窸窸窣窣,留下一堆花生壳。猫儿要是懈怠不尽职,自有那忠心的狗儿管闲事,一个纵跃,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老鼠逮个正着,啊呜一口,鼠命休矣。农妇高兴地马上盛来一碗狗饭,摸着狗头笑眯眯地赞不绝口:“不错不错,干得好!”狗儿摇着尾巴大快朵颐。这人狗同乐的场景,要是被摄影师拍下,估计能拿个大奖。

“月饼粑粑一口圆,桂花米酒一桌甜,南瓜月亮一家圆。”中秋节也快到了,老家的人们过中秋节有个习惯,月饼、南瓜、糯米粑粑必不可少,饮品则是自家酿造的桂花米酒。当然,桂花每年开得时间并不相同,有早有迟,但不管在中秋节前开没开,米酒是必酿的。酒曲不论是买的还是自产的,酿酒之前都要晒一晒。因而,很多人家屋檐下还有几串青白色的酒曲,很像糖葫芦,只是颜色不同。刚碾出来的新糯米并不全然雪白,带着青晕,也要晒,直到丢进嘴里嚼出脆嘎嘎的香味。这段日子,晒秋的人们常唠的话题就是张家泡了多少米,李家打算酿多少酒。

谁家的新米酒酿成了,路过门口必然能闻到酒香,等家家户户都酿成了,整个村子都是米酒的香甜味,乡村的秋天也就被滋润得微醺,应该说,整个秋天都微醺了。

“晒秋”一词估计是艺术家创造的。这个词很合时令,也很具地域特色,尤其是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地势起伏,平地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阳台、屋顶挂晒农作物,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常见的农俗现象。檐下经典岭上秋的景象当然是画家、摄影家追逐的素材,并由此塑造出了诗一般的称呼——“晒秋”。在网上,每有宣城乡农晒秋的图片出来时,必有一大堆时髦的赞美词,美呆、惊呆、美艳、惊艳,甚至还有叫你屏住呼吸的话,“美得令人窒息……”

记得网上还有一则消息,说某地举办过“晒秋——最忆乡愁”活动,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触。如今,工作、生活都在城市,离开宣城老家已有多年,秋天于我而言,已经没有果实可晒,摄影水平又不高,也没有美丽的家乡图片在网上晒。所以,每到这个时节,看看乡下那些色彩斑斓的沉甸甸的果实,文字里扒拉出来的就是一种乡愁……

新闻推荐

金融助力脱贫 共打攻坚之战

自成立以来,宣州湖商村镇银行一直秉承“为三农服务”的经营理念,立足宣州区,扎根乡镇和农村,致力于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人性...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