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晓:创业不停步

宣城日报 2018-09-12 11:03 大字

“下个月底,就能吃大锅饭、品农家菜、赏农耕器具……”近日,笔者冒雨驱车来到距离市区20公里外的宣州区杨柳镇新龙村“墨安民宿”,52岁的民宿老板李东晓指着正在装修的宅院一脸自豪地说:“周边还有几百亩蓝莓,吃的、看的、玩的,一应俱全。”

李东晓何许人也?他是世代生活在新龙村的普通农民。上世纪80年代,一家兄弟4个,排行老大的李东晓初中毕业后,跟着师傅学木工。跑了些“大码头”、见了些“大世面”的李东晓认为,村子里的兴隆岗连接周王、杨柳两镇,也是进市区必经之地。虽然有一家村办代销店,生意不好,但是事在人为。于是,李东晓在此动手搭建了两间平房,开起了小卖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大家都穷,生意确实不好做。”为了维持生计,李东晓边做木工边开店。三年、五年,李东晓结婚生子,小店的商品由几十种增加到几百种,基本满足村民的需求。“村民一个电话,我都会用最短的时间将货送上门,无论刮风下雨。”李东晓坦言,这就是他的客户不流失的宝典。

1997年夏天,村里的窑厂彻底废弃。李东晓觉得可惜,接管废厂房,办起水泥预制板厂。时任村长刘成荣给予了很大支持:“预制厂让村民有活干,为村民增收,是件好事。”这一次,李东晓把仅有的几万元积蓄全部投入到预制板厂,为了省钱,他把自己当作一个工人,与其他工人一起同进同出。

但是当年大旱,村民为温饱发愁,生产的预制板无人问津。面对问题,面对冷嘲热讽,李东晓吃不下、睡不着。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坚定了他做好企业的信心。几年后,他的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引进新一代横模一次成形涵管设备,并投入生产,那些年,每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净利润。

2013年,李东晓又带领村民种植菊花,成立了菊花合作社,利用在外的熟人关系,为村民跑市场。

转眼进入新世纪,时代在变。连锁超市进驻农村,小摊贩的生意不好做了;农村人到城里买房了,预制板厂的生意不好做了……李东晓的思维也紧跟时代步伐。他认为,农村空气清新,没有噪音污染,适合养生,周边有上百亩的蓝莓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基地等资源。

为此,李东晓外出考察、做调研、选址,决定来一个二次创业,建设一个古色古香江南民宿。今年年初,李东晓拿出100万着手建设民宿。在一间仓库里,李东晓指着一件件农耕器具,“这里有近3000件,早些年在外淘来的,即将派上用场。”

如今,在新龙街道,李东晓拥有五间门面房。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了汽车,儿子也已经成家。小有成绩的李东晓不曾忘记父亲“忠厚传家,要给后人留德”的教诲。他每年都会带着水果、蛋糕,到敬老院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与他们谈心聊天。在建设美好乡村时,李东晓出资、出力修建道路,搭建小桥,参与环境整治。

新闻推荐

“我把年华献讲台”

何荣子给学生批改作业。何荣子在教学。何荣子手把手教孩子们认字。简短的升旗仪式。何荣子和两名学生在玩游戏。9月3日,位...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