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的光芒
一张放满党报党刊的书桌,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毛主席的画像,桌子上的报纸日期还停留在2018年7月8日……这是姚仁宏在宣州区澄江办事处陶然新村的家。7月16日,记者走进这里,桌上笔记本里记录的是近期的读书心得,述说着他对党的忠诚和对党的事业的挚爱。
姚仁宏生前一直将党视为母亲,病魔缠身时,他用书信向母亲道别,并自愿签下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书。2018年7月9日清晨,有着49年党龄,为宣州区养贤乡天成村服务了28年的老支书姚仁宏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沉痛的追思和深深的感动。
一封书信一份情怀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姚仁宏用一颗初心谱写了这首歌的前奏。
2018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充满红色情怀的日子里,宣州区养贤乡党委收到了一封姚仁宏对“七一”的真情告白信,信封里有姚仁宏本人手写的亲笔信和500元党费。
姚仁宏是宣州区养贤乡天成村人,1983年,姚仁宏当选天成大队党支部委员兼民兵营长,从1999年起,他先后担任天成村委会副主任、委员、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等职务,直到2011年从岗位上退休,他将自己最好的28年奉献给了养贤乡天成村。
这么多年来,姚仁宏总是尽力做到如期参加每季度一次的支部大会,每月一次的党小组会,以及党组织安排的各项组织生活。
“哪怕这几年重病缠身,父亲都尽力参加每次党员活动。”姚仁宏的儿子姚军说,2013年父亲得了癌症,为了方便去医院做化疗、放疗,搬到了宣城常住,但是每次村里有党员活动,他都早早起床赶去村里参加党员活动。“天成村很远,还要坐船,交通不方便,我们都劝父亲不要去了,但是父亲说只要能走,他就一定要去。”
姚仁宏把党当作自己的母亲,他从2016年开始写这封信,想着怎么在信中向母亲汇报工作,修改了无数遍,终于在今年“七一”前完成了这封写给母亲的信。
在信里姚仁宏感慨,“七一”即将到来,而自己因为身患重病,别的贡献做不了,只能尽一点微薄之力。无法再参加村里召开的“七一”大会,无法再参加集体学习,但是仍想对母亲说一句“生日快乐”。为了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向党组织缴纳500元党费,仅作为自己在党的生日上献给党的贺礼!
“父亲常说,自己的生日和政治生日都在7月,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缘分。自己虽然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要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放弃学习,不放弃信仰!”姚军说,父亲对党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正是这份信仰,让他熬过了无数个被病痛折磨的日日夜夜。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姚仁宏对党的忠诚就是这首歌的主旋律。
盛夏时节,四面环水的天成村显得有些静谧。村口的摆渡承载着村里人外出的希望。
对天成村而言,只有架桥才能让村民走出去、粮食运出去、企业才能走进来。2008年,虽然养贤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划拨了部分资金用来建桥,但仍需村里自筹30万。
作为当时村两委的班子成员,姚仁宏干起了筹款的活——坐车到村民外出打工集聚的杭州、上海等地,向相对富裕一些的外地村民募资。就这样,五百、三千、一万、两万……一座20米的两孔桥在2009年建成了。
但这座桥并非通往城区的最近道路,只因此处河道最窄,成本最低,“父亲说等以后村里发展富裕了,再建新的吧。”姚军说,“这也成了老爷子临终时的一个牵挂。”
老支书在任时牵挂的又何止这一座桥。大雨天,道路泥泞一脚下去就很难拔上来,姚仁宏带领村民用废弃的石子和石粉垫了一条2.8公里的村级道路;为了避免雨天孩子上学过江不便,他翻修了村里的学校旧校舍;村民们要搞船贸运输但无法贷款,他出面担保,这也成了天成村的发展起点;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他还义务充当村里协调员,帮助处理邻里纠纷……
大多数人眼中的姚仁宏是亲和、善良、乐于助人的。但是在姚军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认真、坚强、严厉的人。
近几年因为身患重病,姚仁宏不得不静待家中调养身体,尽管如此,他依然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坚持每天翻阅报纸和书籍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认真记录要点和学习心得,甚至有时候夜里因病痛醒来也会照例学习。姚仁宏离开了,但是他留下了十几本读书笔记。姚军把父亲视如珍宝的书籍都一一保存起来:“现在推开这扇门再也看不见在书桌前看书做笔记的父亲了。”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病情复查是加强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全面掌握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病情是否符合续保条件的重要手段和科学依据...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