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尬亲”了 请给孩子优质的陪伴

宣城日报 2018-07-19 12:08 大字

对于“隐形父母”这一词,近几年网络上时有提及。有效陪伴在亲子关系中的缺失,正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课题。事实上,“陪着”和“陪伴”有本质上的区别。目前大多数家庭的现状是:家长虽然有足够多的时间陪着孩子,但只是在一边做着自己的事情或是玩手机,缺乏与孩子精神上的沟通交流。心理专家认为,缺乏关爱和有效的陪伴,没有精神共鸣,属于无效陪伴。

我在玩玩具你在狂“刷屏”

7月10日晚上,记者在市区八佰伴的儿童游乐区域看到,大多数的孩子自己在游乐场玩耍,游乐场的周边大人们坐在椅子上各自抱着手机在狂“刷屏”,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才会抬一下头。“带孩子来游乐场,就是让孩子能够自己玩,我们在旁边可以做自己的事。”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带孩子出去玩就是为了图省事。

郭浩的儿子今年6岁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跟同龄人相比话尤其少,甚至常常用单字回答,而且喜欢打人,这令他非常担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是轻度自闭症。郭浩坦言:“我们家长平时在陪孩子时,就忙着刷微博、刷知乎,看朋友圈。”

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心理老师朱浩说,有类似问题的家长不在少数。大部分家长的陪伴实际是陪同,处在心不在焉的“隐形人”状态——孩子玩孩子的,自己借手机解闷。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家长,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通常采取借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来陪伴孩子,所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时,手机都是开通状态。随后记者又采访了10名儿童,孩子都表示希望父母可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

“家长不在状态,孩子其实比谁都清楚。”朱浩说,“低质、无效的陪伴会弱化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赖,退缩回避,形成冷漠型人格,不愿与周围人交流。”

“亲子课程”培训成市场金饽饽

面对孩子的需求,市场上的“亲子课程”悄然走俏,而打着“亲子DIY”招牌的商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每个周末的早上,市区锦绣华府

北门的玛尔比恩早教中心都围满了年轻家长。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家培育中心有70多名孩子,年龄段多为2岁-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课程中会穿插不少诸如“爱的链接”等亲子互动环节。

该培训机构的亲子课老师吴雯说,孩子行为的调整,更多地需要依靠家长的参与。“不少父母有亲子陪伴的意识,理念达到了,但真正执行中却遇到了困难。所以需要第三方介入,帮助梳理并督促执行。”

除了早教中心和教育机构,一些甜品店和手工店也纷纷推出“亲子DIY”活动。丽晶国际的一家手工甜品店,每周末都有“亲子DIY”课程,孩子们可以和家长一起做饼干、做蛋糕。“父亲节的时候,我和爸妈一起给爸爸做了一个蛋糕,从设计到裱花都是我和爸妈一起完成的。”12岁的周芝沫说,今年的父亲节和爸妈一起过得很有意义。

“看见”孩子需求做到真正的陪伴

迫于无奈,无法决定到底能有多少时间来陪孩子,有的家长干脆花高价买来“儿童陪伴机器人”充当故事机或玩具的角色陪孩子。“这类无效、低质的陪伴会给亲子关系添加一层对立。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伤害。”朱浩指出,对于3-11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忽视孩子的内在需求,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钟圆圆的女儿今年3岁了,由于父亲很少参与到亲子教学活动中,女儿性格内向,“现在我们俩下班回到家就关闭手机,变着法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钟圆圆说,至少每天要给孩子一个小时的优质陪伴。

现在的幼儿园和社区的亲子运动会和亲子活动中,每个项目都需要孩子与家长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市第三幼儿园的老师徐玲告诉记者,现在幼儿园每学期至少有两次大型活动,需要孩子和父母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家长们对这种亲子活动反响也很好。80后家长董琦说,这样的亲子时光是他们这代年轻家长所缺失的,因此格外珍惜。

“真正‘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需求,才是有效陪伴。”朱浩认为,家长应当尽可能地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注重陪伴时的质量,与孩子情感互动,排除内心的补偿心理和心不在焉的情绪,同他们产生共情,达到人在心在。

新闻推荐

移风易俗当有“破”有“立”

在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下,最终评选产生了“我身边的十大陈规陋习”。这十大陈规陋习,如同人体内诊断出的顽疾,亟待进行“靶向...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