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华:把宣城味带向全国
近日,爱宣豪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一片繁忙。杨爱华从袋子里抓起一把食盐洒在盆里的雪里蕻上,发出“沙沙”的细响,随着她用双手翻动,菜的清香开始弥漫。见到记者一行,她停下手中的活,步履不稳的要给我们拿凳子。作为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56岁的她克服重重困难在今年3月创办了这家企业。
杨爱华说,她要让全国人民都能尝到宣城味道。什么是宣城味道?杨爱华说,她记忆里总是会浮现出满院子白白的萝卜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父亲站在院子里往一口大缸里码大白菜,码一层大白菜洒一层盐,然后站在缸里踩白菜,白菜被踩出水来“咕叽”作响。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后,出缸的咸菜既美味又下饭,深受邻里们喜爱。宣城味道,就是由阳光、鲜菜、汗水揉成的家常味,饱含了一代代人的舌尖记忆。
2001年,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杨爱华决心要靠腌咸菜来贴补家用。有了念头就要付诸实际,杨爱华买来材料,凭借着记忆一遍遍回味父亲腌菜的场景,杨爱华腌制出了萝卜、洋姜等咸菜。
“我自己尝着还不错!”杨爱华说自己试了一次,就将记忆中的味道真实地复制出来。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这些香菜带到了中心菜市场售卖,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四盆香菜销售一空。
望着手里的60元钱,杨爱华觉得仿佛做了一个梦。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杨爱华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每天不到两个小时,所有的咸菜就销售一空。她开始扩大产量,每天起早贪黑地制作咸菜。生意好的时候,她不得不一边出摊一边做咸菜,一些老主顾来了以后,杨爱华常常会让他们自己称价、找零。一天下来,杨爱华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为了省钱,杨爱华的午饭就是买几个馒头就着咸菜应付一下。
就是在咸菜一次次发酵中,杨爱华守着摊位度过了十六年的时间。这期间,她一个人腌制咸菜、守着摊位,曾受过许多的委屈,也曾累得想放弃过,可是每次回到家时,儿子都会将热腾腾的饭菜端到她跟前,然后乖巧地去看书学习,这让杨爱华觉得再苦也是值得的,也让她坚持了下来。
十六年里,一切都在变。杨爱华一直秉持着“食材新鲜、晒足阳光、纯手工制作”的原则,咸菜的味道没有变。杨爱华凭着一盆盆味道正宗的咸菜,供养儿子念完大学;凭着勤劳不服输的态度,让所有人对她这个“残疾人”刮目相看。
2017年,有人夸赞杨爱华的咸菜:“你这是地道的宣城味,应该推广出去!”这句夸赞让杨爱华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她希望能注册商标,办一个加工厂,让自己的咸菜走出中心菜市场、走出宣城。
但残疾人办厂又岂是简单的事?缺少资金、缺少品牌、没有经验……这一切都制约着杨爱华。“但我有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杨爱华说,经过一年多的四处奔走,身患残疾且只有初中学历的她不但注册了商标,还自己设计了产品礼盒包装。“听说我要注册商标,宣州区残联负责人特意跑到我的摊位前鼓励我!”杨爱华说这期间,市区相关部门也给与了她大力支持。
今年3月5日,杨爱华的爱宣豪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厂子里还请来了4名工人帮忙。尽管目前最困扰杨爱华的还是资金问题,但她始终坚持每一道制作工序的人工化,她说机器虽然能节省成本,但也改变了咸菜的味道,“100斤的莴笋片,你就得晒成十几斤,吃起来才会嘎嘣脆!”
新闻推荐
为维护司法权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等44家中央单位签署的《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