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圆圆炸圆子■本报记者 何媛媛 文/图

宣城日报 2018-02-22 16:24 大字

在宣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年夜饭上炸圆子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去哪个亲戚家或是餐馆里,一定会有这么一道寓意着团团圆圆的菜肴,这是记忆中的美味,更是浓浓的年味。而一个好吃的炸圆子,不仅需要好的配方,更重要的是用心制作。

每当进入腊月,在宣州区元宝街,那股诱人的香味就出现了。尝过的人都知道,武良霞阿姨家的炸圆子出锅喽!

武良霞家的炸圆子食材非常简单,新鲜的猪腿肉加上葱姜末,掺上些许糯米即可。虽说食材简单,但是武阿姨对于每一种原料的选材和制作的工艺却无不讲究匠心精神。每天一大早,武阿姨便去菜场取回提前几天预定好的本地猪肉,供货的都是常年合作的卖家,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健康。多年的经验,使武阿姨对肉的挑选心中有数,对猪肉品质要求很细。“猪一定要本地的,外地的不要;要健康活泼的,病猪瘟猪不要,这样才能保证肉质鲜嫩。”

食材购买后,便是繁杂的制作过程。新鲜的土猪肉被细细剁碎,鲜姜嫩葱切细再绞碎成泥。“姜葱切粗了,很多人都不爱吃。之前也有一些顾客建议葱姜搅碎,口感会更好。”武阿姨告诉记者。接下来,便是依据四十多年的经验和手感将各主料精准配比,再适量加入盐调味,最后加入土鸡蛋拌匀,从一个方向用手用力搅拌,给肉上劲,搅拌到肉馅儿发起来。坚持用手工上劲是武阿姨的偏执,她认为手的感觉是最真实的,只有双手无数次地用力搅拌,肉馅儿才会开口悄悄“告诉”你——那个点,到了。不一会儿,武阿姨的脸上便流了好多汗,和馅确实是个体力活,只有力道够了,圆子才有嚼劲,才有传统的味道。

转眼已到正午时分,炉火正旺,一桶桶菜油依次开启倒入油锅。“油是在市场打来的压榨菜籽油。”武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待油锅里的大气泡变成小气泡,油温差不多有七八成热了,武阿姨便净手上灶,左手在冷水中浸湿后迅速抓起一团肉馅儿,五指合拢,肉馅儿自虎口处挤出,形成一个肉圆,右手潇洒地取下肉圆,“咕咚”一声,“呲啦”一响,肉圆滑进了油锅。初炸定型,复炸上色,至此,金灿灿、油汪汪、圆滚滚、又香又酥的炸圆子便出锅了。

站在灶台边夹起一颗刚从锅里捞起的炸肉圆,放到嘴里大口嚼着,油温的精准控制让圆子外皮已经金黄酥脆,里面却依然鲜嫩多汁,肉香溢满口腔,让人欲罢不能,只能一口接着一口!

新闻推荐

看宣城变化话家乡发展——“寻访栋梁学子 助力家乡建设”活动侧记

“作为一名宣城学子,由衷地为家乡感到骄傲。也更希望日后能为家乡的美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2月9日上午,10余位栋梁学子在参观市规划馆、博物馆后,发出了如此赞叹。记者了解到,团市委自2003年开展助...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