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利盈:公交车上看城市发展■本报记者 谭艺莹

宣城日报 2017-08-13 23:25 大字

我是何利盈,一名公交车司机。从2006年宣城市公交公司成立至今,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干就是11年。每天在城市间穿梭,奔波于一个个公交站点,同时我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而这几年,感受尤为深刻。

首先从我驾驶的公交车来说,从绿色外表到红色再到如今的蓝色,公交车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从烧柴油到天然气,车辆越来越节能、环保。以前时常听周边人诟病最怕跟公交车后面,爬上坡启动时都要被黑色尾气罩住,现在“黑烟”已都不存在了。

随着近几年城区范围不断扩张,公交线路也急剧增多。记得5年以前,市区仅有7条线路,而如今增加到20条。同时,线路越来越长,线上站点个数越来越多,最多的达30多个。就拿我负责的2路来说,一边从老汽车站延伸到城东换乘站,另一边从敬亭山度假村延伸到敬亭山茶厂。

这样的延伸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趟开的时间更长,但对站点途径的市民来说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记得2014年我们刚来敬亭山茶厂时,这边的村民都放爆竹庆祝。后来了解到,附近村民以前去城区只能乘坐古泉的农班车,而车上人多时,司机则不会停靠带人,村民出行极为不便,把公交站点延伸至此终结了这个困境。另外,12路可到宣州区古泉镇,16路通到宣州区养贤乡,17路到宣州区双桥街道、洪林村……可见公交线路的增加和延伸应该方便了很多人的出行,是实实在在的“惠民”。

显示公交车实时位置的手机app也给市民提供了便利。有乘客跟我赞叹说,公交车到站时间特别准,跟app里预测的一样,估计好时间提前出门,他们再也不用在站台长时间伸长脖子张望,心情好多了。看到乘客上车时的一张张笑脸,我们也开心。

另一方面的改变则来自于近几年持续开展的文明创建。

城区市中心部分路段较窄,尤其锦城路、陵西路等只有双向两车道,但公交车体积大,还要进站、出站,开起来比较费力。在车流高峰时,遇到在路中间乱窜的电瓶车、行人,还有别车、加塞的出租车、私家车,就格外头疼。要是起步后碰到抢绿灯或闯红灯的电瓶车、行人,还能惊出一身汗。

今年则大为改观,电瓶车、私家车、行人“各行其道”,等红灯时有序排队,绿灯亮了有序起步,大家在交警的指挥下都多了份耐心,交通秩序也顺畅了起来。尤其“礼让斑马线”的规定,还给市民带来一些温暖。

车外有改变,车内也有。以前公交车跑一趟下来必须及时清扫,塞在坐凳缝里的塑料袋、扔地上的瓜子壳、果皮等等,能扫出半垃圾桶。现在一天下来也看不到几处,车内时时都是干净、敞亮的。此外,看到老人上车,不需提醒大部分乘客也会让座。通过这些,我感觉市民素质确实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在提升。今后,希望透过公交车,能看到眼前的宣城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走进城管看变化——市城管局“网友看宣城·走进宣城城管”活动侧记

8月3日上午,市城管局与市网宣办联合开展“网友看宣城·走进宣城城管”主题宣传活动,网友代表、网络媒体代表约20人走进城市管理岗位一线,了解、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感受城市管理带来的城市环境大变样。...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