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微生物”上岗 “黑科技”除臭

宣城日报 2017-07-03 21:45 大字

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道岔河市人民医院段的黑臭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这一心病已经困扰了附近居民十余年之久。“以前每年到了夏天,都有市政部门前来清淤,但是这种‘土办法\’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市民周永福告诉记者。今年市政部门采用了“黑科技”,短短一周时间,河水颜色明显变清,臭味正在消散,这下真的是又治标又治本!

因为地形等原因,道岔河经市人民医院一段河水流速明显减缓,且周围小区众多,雨水和生活污水并未分流,生活垃圾和泥灰让河流里的淤泥越来越多,气味也越发难闻。

“为了回应市民关切,今年我们对道岔河市医院段的黑臭淤问题,进行了‘大手术\’。”市政工程管理局局长黄宏明告诉记者。今年宣城市综合施策,实施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在道岔河市人民医院段先试点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EHBR),提升河道水质,试验段河道长度320米,平均宽度8-10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根白色的细管被“埋”在水中,细管周边还有汩汩气泡不停地冒出。“这样的细管是我们特意安装的河流曝气管,700多根曝气管就像毛细血管一样贯穿在河中。”黄宏明解释,黑臭河道的一个重要检测标准就是氨氮浓度,浓度超标就是黑臭,而造成氨氮浓度超标的原因就是河道缺氧。曝气设备就是源源不断地给河流注入氧气,气泡冒出,正说明设备起了作用,水体生态需氧量正在增加。

为了彻底根治道岔河市人民医院段的问题,6月23日,市政部门还向河中投放了一批“清淤卫士”。黄宏明介绍,新型的“清淤卫士”是一种有机地融合了气体分离膜技术和生物膜水处理技术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通过中空纤维膜为附着生长在其表面的微生物膜直接供氧,污水在透氧膜周围流动时,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浓差驱动和微生物吸附等作用下进入生物膜内,经过生物代谢和增殖被微生物利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生物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7月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将组合好的膜组件均匀地放在河水中。附着安全生物质的膜组件能有效“吃”掉水中的氨、氮、磷等多余的营养物质,防止产生蓝藻、绿藻,从而净化水质。目前河内共投放了800组膜组件。

记者了解到,这种新技术能对恢复道岔河水体自净功能,持续提升道岔河水质大有好处。工程建设完成2个月后,该河改善水体感观将明显改善,溶解氧提高30%,总磷消减20%,水体透明度提高20%。建设完成4个月后,该河水体中COD、氨氮、溶解氧等主要指标消减40%以上,透明度提高50%,水体自净功能持续恢复。

新闻推荐

韩军到市防办随机检查值班值守情况并会商雨情汛情

本报讯7月1日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军不打招呼,直接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随机检查值班值守情况并会商雨情汛情。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张黎勇陪同。韩军首先来到市防办会议室...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