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鲁飞:钻研植树富乡邻

宣城日报 2017-06-30 01:02 大字

夏至时节,天气渐渐步入高温。在宣州区周王镇周王社区,36岁的鲁飞正顶着烈日,在自家的苗木林里修枝除草,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滴落,滋润着这片由他精心打理的玉兰苗木林。鲁飞说:“真正的精品玉兰,是需要用心去呵护的。”

2012年4月,鲁飞放弃了在外奋斗多年的事业,从广西回到了家乡宣州区。“前几年的苗木生意确实挺容易做的,当时市场上的玉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于是学林业出身的鲁飞萌生了打造精品玉兰的想法。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周王镇承包了一块330亩的山地,一边种植,一边研究如何培育出心目中的精品玉兰。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鲁飞凭着现有的经验想将当地的白玉兰嫁接培育成红玉兰,可是屡屡遭挫。于是他请来浙江省的林业技术人员,可是“外来的和尚”也没念好经,嫁接效果仍然不理想。鲁飞说:“失败不要紧,多研究多琢磨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子。”他通过互联网不断查找,终于从山东引进了适合嫁接的品种。如今,玉兰嫁接成功率从最初的50%提高到90%多,嫁接工时也节省了一半。

鲁飞在树种保存、育种育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理解。经过这几年的培育,精品玉兰已经获得一些突破性成果,这些培育方法还获得了省里专家的肯定。2015年12月,鲁飞的《白玉兰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评为省级科技成果。

在栽培技巧上,鲁飞也是独具一格。他介绍:“一般正常的玉兰培育,平均每亩在110棵左右。但是在我这里都是前期密集种植,一亩就能培育300棵。后期处理到合理密度,并采用玉兰茶叶混交,形成多经济植物共同种植。”说到这些培育技巧他自豪地说:“按照以往的培育方式,至少要8年后才能有回报,现在只要5年就有经济效益了。”独特的种植优势,使他的玉兰种植迅速发展壮大,生意越做越好,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

“普通农民是把玉兰种下后就不管了,种出来的树苗质量也不好,导致树苗卖不上价格。”鲁飞经常给农民们指点要领,甚至手把手教导,生怕他们在栽培上绕远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并且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经有十几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还有十多户农民在鲁飞的林场工作,户均收入3万多元。

经过这几年的种植实践和技术研究,鲁飞的精品玉兰已经初具规模。目前,省林业厅已将他的林地设置为示范点,鼓励他将精品玉兰的种植技术更加深化。他希望能在精品玉兰的种植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并将玉兰和茶树套种,在此基础上培育发展生态旅游。

新闻推荐

抗洪抢险演练进行时

紧急搜救。近日,驻宣武警六支队开展抗洪抢险演练,80名官兵在宣州区狸桥镇叶子坝进行了冲锋舟驾驶、快速组装、紧急搜救等训练,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确保抗洪抢险时能快速出动,有效处置。宋振雷本报记者叶...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