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后两户的“收官”

宣城日报 2017-05-09 04:00 大字

4月24日是羽绒厂棚改项目集体土地第一阶段奖励期的截止日期,23日,该项目135户被征收户全部达成协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是宣城市集体土地首次全部达成协议。

对于征迁包保全体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澄江办事处副主任薛敬松说,尤其是最后两户的“收官”,成了整个项目最难“攻克”的环节。

书记做起“宣传员”

4月22日,羽绒厂棚改项目征迁工作进入了“瓶颈期”,此时离第一阶段奖励日期只有两天的时间,整个项目还剩下2大户7小户的征迁任务尚未完成。

“这两户的拆迁时间周期长、难度大。”薛敬松介绍说,其中李某一家是一大户七小户,家庭情况复杂,并且一家人的征迁补偿期望值远超过政策标准。因此,尽管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拆迁政策,但始终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4月22日下午,市委书记韩军来到羽绒厂项目实地调研征迁工作。在走访李某一家时,韩军耐心地告诉李某妻子,棚户改造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政府一定会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征迁原则,让广大征迁户得到最大的合法利益和实惠。

书记的到访让李家人备受感动,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害怕吃亏的顾虑。紧接着,薛敬松和征迁包保工作人员趁热打铁,继续做李某的工作,当晚,李某便签下了协议。

“见缝插针”来商谈

李某签下协议后,征迁包保工作人员并没有长舒一口气。因为,项目范围的另一户人家武某一家人没有签协议的意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武某家里共有四口人,其中,武某丈夫的户口并未迁进武某的集体户,不能享受到集体户口的政策优惠。另外,武某儿子未满22周岁,享受不了40平方米安置补偿的优惠政策。这就使得武某的补偿款比周边别家同等面积的房屋低,武某也因此心中产生了落差,总觉得自己吃了亏,迟迟不肯签拆迁协议。

为了做通武某夫妇工作,宣州区征迁包保干部王全可没少“吃苦头”。了解到武某夫妇都是卖烤鸭的,一大早就要准备出摊,王全总是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到武某家进行商谈。

“‘见缝插针\’是做工作的重要方法。”王全说,只要武某和丈夫一出摊,自己便和工作人员骑着电瓶车在武某和她丈夫的两个摊点来回跑,轮流做他们思想工作。

这份诚意终于打动了武某,23日晚上,武某爽快地签下了协议,搭上了奖励的末班车。至此,羽绒厂棚改项目135户集体土地第一阶段奖励期全部达成协议。

新闻推荐

短文两题 《龟兔赛跑》续写

市三小三(6)班孙奥楠自从上次比赛输了之后,兔子收敛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了,反而谦虚起来,但他还是想找个日子和乌龟一比高下。兔子一想,再过几天不就是森林运动会了吗?那我就在运动...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