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化资源加快城市发展的思考
宣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宣城市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的建设中我们很好地运用它,将可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下面我就宣城市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城市发展谈一些想法——
一、要发掘与保护历史文化,展示一个城市的灵魂
一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这个城市的特色和品牌,也是一个城市形象的标志和灵魂,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形成特色,必须塑造品牌。最近,中央电视台打出“诗意宣城”的广告,这是对宣城历史文化的肯定,也帮助我们在塑造这座城市的灵魂。“宣城自古诗人地”,敬亭山是江南诗山,宣城的历史文化首推的就是诗歌文化。想当年,秀美的宣城山水,触动了南朝诗人谢朓一发不可收的创作热情,在短短一年多的太守任期里,写下了37首诗,从此,谢宣城的诗歌,一路清风,催生了中国山水诗的绵亘、繁荣与成熟。“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李白,他一生也7次来到宣城,在宣城写下了83首诗,其中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等千古绝唱。此后,白居易、杜牧、范仲淹、梅尧臣、文天祥、施闰章、胡适、陈毅等历代300多位大家,共同书写宣城诗歌的辉煌,古往今来,宣城就是一部诗歌史。如今,宣城市又获得全省第一家的“中华诗词之市”的称号,为此,我们应该继续打造诗歌文化,继续举办“三月三诗歌文化节”,把宣城市真正建成诗乡、诗地、诗城、诗山。
二、要宣扬本地的历史文化,激活人们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历史文化它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地域性。例如,我们宣城的历代名人,它是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催生的,而且代代相延,其中梅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宣城旧族首梅氏”宣城梅氏始祖始于唐末昭宗光化年(898年-901年),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世系繁衍至今四十代,因族众繁衍,因此宣城人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梅氏产生过许多名人,如梅询、梅尧臣、梅守德、梅鼎祚、梅膺祚、梅朗中、梅文鼎、梅庚、梅清等等。这些文化名人在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宣扬,使大家认祖归宗,产生自豪感与归属感。他们的品德与事迹很容易使人感化,具有渗透力,从而使人浸润、教育、学习,梅氏纪念馆的建立,实践证明,已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又例如,宣城的南门,文化底蕴深厚,名人集居过。南宋举进士第一吴潜、进士吴潜长子吴璞、清康熙进士吴琼侯等,皆为世代城南名儒,史称“南门吴”。吴璞并著《城南集》。元汪泽民也居此。叛军来犯时,汪公南门坚守,城破不降,至死不渝。这些名人的精神与品德,极具地域性,它对人们的教化作用明显,现在南门在开发,如果将这些历史文化植入其中,使本地的历史文脉传承有序,长盛不衰。
三、要弘扬与发展历史文化,推动城市的建设
一座城的建设,应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一些城市建设,大撤大建,“千城一面”,实在让人乏味。城市在建设中应弘扬与保护历史文化,使其推动与加快城市的发展。宣城市过去有九街十八巷,特别是谢脁楼至开元塔此段,过去是最繁华的老城市街区,现在市政府正在对从景德寺塔至谢朓楼搞一个景观轴,恢复历史文化的老街区,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现代生活中,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这是明智之举,这能加快城市的发展,使之和谐共生,发展加速。
宣城市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的遗址,我们要加以保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使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与新时代的文化完美地衔接,把城市文明推向新的高度。例如,宣城的谢脁楼与府山广场的重建,给宣城增加一道历史文化风景。然而对于纪念谢守的另一座建筑“绮霞阁”,宣城人却知之甚少。其实,宋代章岷在《绮霞阁记》中有这样明确的记载:“余霞成綺,傳佈海縣。後之作者賞其風調,得公東池,累磚西偏,構為飛閣,以‘绮霞\’榜之焉。”对“绮霞阁”的遗址,我们还加以保护,应纳入城市的发展计划。此外,还有龙首亭、昌黎别业、业志学书院、南楼、别士桥、谢公亭、喜雨亭、开元井、铜井、演武场等等。不要以为宣城文化多而不珍惜,随便大撤大建,以往的教训要记取。
四、要利用与创新历史文化,推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
历史文化不仅需要深挖、保护与展示,更需要以创新的手段来再造,让其推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宣城“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丰”景色绝佳的地方,古为名邑上郡。内襟山带水,横射遥天,山清水秀,风景旖旎,令人神往,要把宣城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山水城市,层城秀市,都市藩屏,“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把它打造成一个皖苏浙对接的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促进我们社会、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发展。我们说,保持底蕴,守好文化是一方面,能不能激活文化才决定了传统文化的二次生命。宣城,秀美的山水、深厚的历史文化、文房四宝之乡,用旅游包装文化,用体验感受文化,用兴业再生文化,创造“文化+旅游+商贸”发展摸式,用文化点燃经济火花,激活人流,让人为新城而来,业为新城而兴,财为新城而富。城市的发展,有了文化,有了优美的环境,有了新兴的产业,留得住人,养得起人,让推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让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富裕周边,搞活周边。
总之,一座城市要发展,当地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基、载体与品德,为本地的建设增添气度、神韵与智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富市,增强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当地打响脱贫攻坚战、共同奔入小康增加无穷无尽的力量。(作者单位:宣城市诗词学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2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次主任会议。市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业峰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任张玉峰、张光勇、张千水,秘书长黄虹宁出席会议。杨业峰就做好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提...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