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协委员发言摘登

宣城日报 2017-01-13 00:00 大字

■张宣标(中共界别)

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和进行实地参观后,我很受鼓舞。过去六年间,宣城大地无论是在工业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还是交通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喜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科学谋划、精心部署,更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辛勤付出。

对于未来的发展蓝图,我听完后也感到振奋。报告中明确提出宣城要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愿景非常美好,但我觉得它必须要有“支撑”。就我来看,这个“支撑”就是大项目、大产业和产业集群。因此我建议,下一步市委、市政府能够继续重点在引进、培育大项目方面下功夫,让宣城不仅小企业“遍地开花”,更有一批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大项目、大产业和产业集群,以此不断筑牢、夯实宣城的工业基础,促使宣城的工业经济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报记者 顾维林 整理)

■宁韶亭(特邀界别)

政府工作报告谈今后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作为一名新委员,今年第一次参加“两会”,更多关注的是人才引进。只有重视人才培育,才能引领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应该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高素质人才开辟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促进本地“软实力”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相关部门应该引导企业多参加大型展销活动,让企业更好地与外面的世界对接。

(本报记者 徐晨 整理)

■查日升(无党派界别)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这是一份关注民生、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我建议,宣城市继续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扩大“农改超”工作面。因为实行“农改超”,超市直接在田间地头采购,可以去掉诸多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虽然一步到位的“农改超”暂时不符合宣城市市情,但可以对个别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并且希望宣城市继续实施新型“菜篮子”业态建设,建立生鲜超市、菜篮子配送企业、社区菜篮子便民店等销售企业,这样既减少中间环节,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也让市民安心消费。 (本报记者 刘畅 整理)

■汪莉(妇联界别)

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组组含金量十足的数据传递宣城市近年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这让作为政协委员的我对宣城市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宣城市各地文明创建成绩斐然,但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残疾家庭、问题儿童家庭等特殊群体家庭中,文明创建氛围存在一定缺乏。为此,我建议,妇联、共青团组织等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共同弥补文明创建家教这块“短板”。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深入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把孩子们拉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培养孩子们从小“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在开展传承家庭美德方面,希望继续深化“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直接以村为单位,通过开展家庭故事会、家风家训征集会等方式,发动农村广大妇女和家庭踊跃自荐,让文明风尚在基层“最后一公里”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刘畅 整理)

■赵平(工商联界别)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的成绩实事求是,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描绘得更加鼓舞人心。这里我就“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谈一点自己的建议。

我建议,在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林关联企业以及关键能人专业扶贫的作用,变单一的资金扶贫为技术、专业、行业等要素综合扶贫,形成“政府带动指导、企业积极参与、资本有序跟进、农民自然融进”的市场配置资源格局,让农、林关联企业在扶贫中茁壮成长,让关键能人在扶贫中大显身手。

就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我认为,必须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实施“清气、清水、清土”治理工程,确保在加快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同时,留住“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美好家园。此外,要不断更新发展观念,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有机融合,力争在这一过程中促进省级示范联合体、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实现综合发展。

(本报记者 顾维林 整理)

■何苗(科学技术界别)

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平实,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说明,用大量的数据说话,一句话一件事。

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年宣城市科技创新潜力跃居全省第4位,而在此之前宣城市该项排名仅为全省第位。这种变化说明了宣城市已真正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正不断加强。宣城市要探索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通道,让高校与生产企业加强有效衔接,让更多的科技之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

发展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主人翁。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当好促进宣城市经济发展的战斗员,认真履行委员职责。

(本报记者 徐晨 整理)

■田兆祥(社会科学界别)

政府工作报告通篇充满了“正能量”,提振士气,鼓舞信心。9号下午我们参观了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我的感受是,宣城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城市变大了,变漂亮了,作为一名宣城人觉得特别自豪。会议结束后,要传达好、学习好,更要落实好会议精神。我是一名税务工作者,今后几年地税部门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构建完善地方税体系,强化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做好政策兑现工作,真正做到惠民生。

(本报记者 徐晨 整理)

■盛夕军(经济企业界别)

作为一名新政协委员,我感到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宣城的蓝图,令人振奋。我是年来宣城的,宣城这几年的发展很大。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觉得宣城与沪苏浙对比,虽然企业投资成本低,但运营成本不低。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够强。希望以后政府对于企业的高端人才给予政策倾斜,让宣城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更多的人才。

(本报记者 徐静雅 整理)

■曾兰州(教育体育界别)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过去几年市政府各项主要工作,对今后几年工作目标进行了科学谋划,工作部署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报告文风朴实,是一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是一个顺应民意、关注民生的报告。

我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方面的工作有以下三点建议:政府主导开展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发挥职业教育在***和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实用技能培训,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职业教育附加费要落实到位,推动宣城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徐静雅 整理)

■朱锋(新闻出版界别) 

宣城市在创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和旅游城市的同时,应该继续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改善站台形象,拓展文化氛围。我建议公交车和出租车,在乘客上下车时用中、英文语音播报温馨提示,让宣城和世界接轨,让游客宾至如归,彰显宣城风采,提升城市品位;将公交车站台标牌和各路标牌制作成毛笔和书画式样。我认为这样修改路牌和站牌,可以充分体现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特色和书香门第的气息;在敬亭山、宛陵湖、谢朓楼等旅游景点架设无线wifi,让游人尽情自拍,无线转发,传递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魅力!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宣城必将被全国所熟,所知! 

(本报记者 徐静雅 整理)

新闻推荐

宣城市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报讯今年以来,宣城市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今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养老机构建设资金4536.51万元,较上年度增...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