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老人”擦亮城市记忆

皖南晨刊 2016-11-10 00:00 大字

奚老发现的一组老照片

今年5月到10月,本刊4版开辟了《寻找城市记忆》栏目,陆续刊发了《湮灭在时光里的人民电影院》、《几人识得春归台》、《挥手别离“别士桥”》、《福星街:翻开城市童年记忆》等文章,回顾了宣城不少老地方和老建筑,拨开了市民心灵深处的记忆。

关注过这一栏目的朋友,或许已留意到这组文章里总会提到的一个名字:宣城“文化老人”奚本金。他到底是谁?为何被称为“文化老人”?又为什么是《寻找城市记忆》里绕不开的一个名字?不妨听听他的故事——

一次经历打开视野

奚老年轻的时候,就是文艺青年,一直爱好书画。每次出门游玩,都要带上画板,将美景记录下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听人说拍照可以更快的记录美景,他便自学摄影方法,并在一次出差时,狠心花了近2个月的工资,买下一台虎丘牌照相机,开始了摄影之旅。

1997年从市国税局退休后,奚老先后在市区举办了3场摄影展,其中两场展示的都是本地风景,主题为《敬亭风采摄影展》、《宣州名胜摄影展》,展览结束后还被做成公益广告,张贴在城区大街小巷,在当时引起不小反响。

2007年省里要编名山志,敬亭山有幸入选。当时管理敬亭山的办事处,便开始找人编纂。大约是得知奚老办过关于敬亭山的摄影展,又听说他本人热衷于文化事业,最后办事处找到了奚老。

编纂山志,了解一座山的前世今生,可不是什么容易事,但热心的奚老还是爽快接下了这副重担:“退休了,还能挑战一下自己,也挺好”。

时至炎夏,奚老每天顶着烈日四处走访,但凡是有可能了解敬亭山的人、单位,他都要亲自前往,见到对方,与人详谈。两个多月后,奚老如期完成了撰写山志的任务,并受到省、市的表彰。

“可以说是这次参与编纂的经历,打开了我的视野。”奚老说,这一经历让他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记录下来,而记录也可以不只是自己的爱好,还能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所贡献。

点滴记录擦亮城市记忆

有关的所有部门,包括市海事局、市客运总站、市车辆管理处、市宣广高速公路公司、市公交公司、市火车站、宣州区交通局、宣州公路分局、宣州区车辆运输管理所等,一遍遍询问情况,查阅资料,历时一个多星期,才写下文章《公路运营艰难行》这篇老照片联想。

因为这组老照片的故事,奚老开始被大家称为宣城的“文化老人”,一些相关部门、媒体人士也和他熟识起来(本刊《寻找城市记忆》栏目也深受其帮助)。老人深受鼓舞,也愈加重视对本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记录。

此后,他遍游本地名胜景点和历史遗址,穿行市区及周边地区的乡村阡陌,发掘整理出更多很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如“十里桃花环城公园”的故事,“九街十八巷”的变迁,皖南皮影戏的调研,敬亭山神仙洞的发现记等。

也是在这次编纂走访中,奚老偶然获得了一组旧的黑白照片的底片。

出于好奇,奚老找到照相馆,冲印了这十余张照片。看到照片里似曾相识的开元塔、广教寺等场景,奚老掩饰不住激动和欣喜,他意识到,这些老照片或许记载着老宣城的故事。

后来的多方考证,证实了他的猜想。据他考证发现,这些照片的拍摄人为民强小学的张凤藻校长,他是一位神甫,拍摄时间约为1933年左右,照片记录的正是半个多世纪前的宣城人文地貌。

但奚老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了解这些。他认真考证了每一张老照片,了解了老宣城和新宣城的对比,并著文进行了记载。这些故事包括开元塔、古城门、鳌峰公园、教会学校、翠云庵等。

奚老记得,调查访问最艰难的要数那张关于公路的老照片。为了了解公路的发展变迁,他跑遍与交通

“文化老人”的使命感

在发掘整理本地文史资料时,奚老愈发有“使命感”,他愈发觉得,能够保护和留下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更重要。

所以,在响山公园建设时,他向规划建设部门提出,一定要突出水。因为响山脚下就是传说中的响潭,而古诗文中约有20余位作者提到响潭时,均有泛舟、放舟等与水有关的提法。

所以,2013年北门开发时,他向开发公司建议,水门至西180处,是宣城最后一段古城墙的遗址,不应该被毁掉。

所以,敬亭山全面启动旅游度假区建设时,他为新成立敬亭山度假区管委会的人员当向导,一路告诉他们根据记载,山上哪里有遗存,哪里可建楼亭。

所以,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惠济桥,早年陷入拆迁危机时,他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它撰文,呼吁保护,改变了古桥的命运。今年上半年,因为要新建大桥,古桥再传拆除消息,奚老又不辞辛苦,深入实地调研,为新桥建设提出建议。

所以,在城东看到被占作水泥加工场地的明镜湖湿地,他痛心写下《快救救明镜湖》的文章,送到住建委,希望他们能采取行动,防止这颗历史明珠不会消失,因此有了明镜湖公园。

所以,他在受邀为宣城的道路、桥梁起名时,将很多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因此有了张果路、佟公路等让人耳目一新的路名。

……

奚老的此类作为不胜枚举,且多数建议均被相关部门采纳、实施。不少接触过奚老的部门人士,都对他评价很高,称他为宣城的人文、地理、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如今,已经78岁高龄的他,仍然没有停歇,仍在为宣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出谋划策,也在担忧着曾经建议的稻堆山烈士纪念碑能否建起来……

新闻推荐

爱心车队新年义卖土鸭

本报讯(记者项嘉)日前,宣城爱心车队开展了新年首次义卖,帮助原出租车驾驶员王友卖起了土鸭。记者通过宣城爱心车队了解到,原出租车驾驶员王友,五年前因一起交通事故查出患有鼻咽癌,再也不能继续从事出租...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