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今天的你出门还带现金吗

皖南晨刊 2016-10-31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徐文宣 实习生 付镇铖

出门逛街,钱没带?不用慌张,带手机了吗?带了就行。如今,从大型商场、超市、电影院,到餐厅、咖啡馆、街头特色小店,再到高铁、出租车……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能用到钱的地方,支付方式悄然在变,手机似乎以更轻便、更有趣的方式替代了钱包的大部分功能。

手机在手“扫”遍宣城

走出小区,家住民族商城的汪旗才想起自己忘带钱包。“我要去台客隆超市买些速冻水饺,再去肯德基买个汉堡。”汪旗从裤兜里翻出手机,“还好手机没忘,可以用支付宝支付,跟带钱包是一样的。”

通过手机移动支付,已成为汪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超市、商场、餐饮店,甚至外卖……

“能用手机买单,我都尽量用手机,交易完成了有小票,可以当场核对,也不怕别人扣错了钱。”汪旗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几年前,当他与身边同事在实体店消费,实体店推荐可以用手机支付宝付款,他还不太放心。

去年,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开展促销活动,使用手机支付宝可以减免部分金额。汪旗去超市使用手机支付宝购物,当场减了几十元。那次经历帮助他打开了移动支付的大门,此后他开始频繁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

如今越来越多的宣城市民像汪旗一样,把手机当成了钱包,移动支付代替了现金、刷卡。“原本就算不带零钱,总还要带张信用卡,但如今只要拿个手机,都能搞定一切。”正在合工大读大学的大三学生刘俐告诉记者,如今在宣城生活,其实已经可以出门不用带钱包了。

年轻人是移动支付主力军

市民丘如在市区青年路开了一间小水果店。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店有近百分之二十的交易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的。

10月23日上午,市民邓小姐在水果店一共买了45元钱的水果。正要付钱的时候,邓小姐看到收银台上贴有微信二维码,问:“能用微信支付吗?”“当然。你扫一下这个二维码。”丘如回答。扫二维码,进入转账窗口,输入微信支付密码,在金额一栏填写了45元,支付完成。“年龄偏大的顾客,一般都是用现金支付。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则更倾向用支付宝啊、微信。”

“有一次我在路边摊买炸串,付钱时发现没有带钱,摊主当即掏出手机对我说,用支付宝转账给她。”90后市民张小姐对于出门不带钱包这件事深有体会,“主要是方便,其次可能年轻人都怕麻烦吧,我也一样。”张女士笑着说。自从支付宝和微信逐渐进驻宣城各大超市、实体店,她就开始习惯使用手机支付,很少带现金。“不仅买东西购物,我现在连交电费都是用手机。”

记者随后采访了市区多家提供移动支付的店面,基本上移动支付都以年轻人居多,且主要用于小额交易。而对于金额较大的贵重物品消费,记者发现目前宣城人还是习惯使用现金或银行卡。

新闻推荐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5

社址:宣城市宛溪南路2号邮政编码:242000电话:总编室:2831876编辑部:283187428318752831869记者部:2831689晨刊官方微信工作室:2831875宣城小记者工作室:2824370广告部:28318882831889广告经营许可证:342500...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