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学:放飞思维的课堂内外
——探秘市十二中特色教学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程多宝/文
叶竞文/图
现阶段,一名学生进入高中完成全部学业,通常需要三年时间。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仅仅读了一年高中(高一读了一个学期,高三读了一个学期)的学生,参加了2016年的高考,居然斩获了612分的高分。日前,东南大学表达了可以录取这名考生(且有自主招生加分因素)的愿望。
这位同学叫陈心安。陈心安的家长告诉记者:之所以读了一年高中就敢参加高考而且成绩可喜,是因为有了初中阶段的扎实基础。三年的初中生涯,正是市十二中开设的特色教学和“第二课堂”,托起了陈心安蓄势待发的腾飞之梦。
也许,这样一位考生成功的事例,似乎有些偶然,甚至不能完全佐证。
还是以今年高考为例:以676分摘得全市理科第二名的陈凯同学,也是在市十二中读完了三年的初中阶段;如果再往前延伸,前些年的宣城市理科状元李晓竹、杨帆的初中时代,同样是在这所学校里度过的。
在宣城市的某所省级示范高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生班主任坦言:自己已带过三个高中轮回,每年招生之后的8月份,学校新生分班时,看到学生名单等相关信息后,如果哪个班的十二中生源比例略有超重,常常会令兄弟班级的同事们羡慕不已。
在初中教学领域,市十二中在特色教育方面究竟拥有怎样的秘诀?连日来,记者数次走进了市十二中,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探秘”。
“初中阶段只有短暂的三年,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杜绝‘填鸭式、催熟式\’教学。概括地说,只要是进入我校的学生,经过三年培育进入高中阶段之后,有特长的将会展翅高飞,即使基础稍薄弱的,也很少在以后的高中和大学阶段掉队。”市十二中校长吴永远告诉记者:“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全方面的,课堂上的灌输只是一个方面。如何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发掘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运用等诸多难题……这是一组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深思的话题。近年来,我们坚持进行尝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每年的“红五月”青春歌会及“校园好声音”十佳歌手大赛,深受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喜爱。据校方介绍,举办这样的活动,并不是旨在校园里发现歌星和培养艺术人才,其主要意图在于锻炼学生的演讲口才与胆识,学会推介自己的组织能力,这种艺术形式,该校已坚持多年。
与之异曲同工的还有,不久前,学校举办的“柏山韵第八届开放周”、“首届班主任节”活动,学科带头人与班主任们紧密合作,把教材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使学生通过精练有代表性的习题,避免沉浸于题海,课堂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教学不仅是语数外等几门主课,还涵盖到音乐、美术等其他副课。这样下来,虽然老师备课量相对增加,但学生们感到轻松了许多。”
上学期临近毕业季,市十二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旗班交接仪式”,这是学校坚持感恩教育的一种延续。告别初中校园的校旗班成员,在交接校旗仪式上对学弟学妹们深情讲述。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比单纯地多做几张试卷更能达到预想效果。
据了解,近年来,市十二中致力于精心打造特色教学之“第二课堂”成绩斐然。
浏览该校的网站,记者看到了该校“第二课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仅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例,该校早在十多年前,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研组和各个社团,就开展了诸如制作望远镜、照相机、潜望镜、金刚石原子结构模型、蒸馏试验、拼版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教师讲评,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兴趣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活学活用,有利于其思维得到发散拓展。此外,他们还在各个学期定期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注重与省市其他名校的学术交流,他们请来了北师大名师王君前来授课交流,甚至连《国家地理》《中国作家》与《青年文学》这样的中国顶级期刊的主编们,也欣然应邀前来讲学,并与《柏山韵》文学社的学员们进行互动交流。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市十二中自办学之初,就着力于特色教学的研发与创新。
早在2006年,该校就在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中,引入了“手机报”的管理模式,通过及时发送手机短信或彩信,建立了校方、教师、家长三维一体的信息平台。随着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通信方式的更新,学校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学校快速便捷的管理产生效益,“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构建“分散、分层、分类、多形式”的教学检查模式,是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是教学秩序得以保证、教学常规得以落实的重要举措。完善考课机制,筑牢学校常规管理的根基;加强学校公开课的组织与管理,搭建“四定方案”下的活动平台和“模块化”的网络平台,实施多种激励,促进教研组专业化建设、学科教研活动的多种组织形式呈现良性发展,使学校的教学教研成果屡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该校自2009年1月起,开始实行“内网无纸化”管理模式,利用内网服务器,以“新闻平台”和“论坛”作为基本架构,搭建了一个“无纸化办公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益。
师资力量的挖掘、培养、巩固与提升,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该校对名师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师资力量日渐雄厚,在教学竞赛这一展示师资实力的平台上,拿过省级一等奖以全国一、二等奖的各学科老师比比皆是,以至于近五年来,该校囊括了所有的市优质课教学一等奖。以“杨和平名师工作室”等为金字招牌的各类“名师团队”,多次受到上级教体部门的褒奖。
吴永远校长向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一幅蓝图:市十二中教学综合楼将于年底动工,预计一年半后竣工。届时,这座造价1200万元、占地80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将为打造品牌特色的全方位育人名校增添新助力。
“名校的口碑,绕不开学生的毕业成绩。每年的中考成绩,就是考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晴雨表。”不久前结束的今年中考,一组优异的数据,同样给市十二中的特色教学与“第二课堂”以有力的证明:该校王陈曦同学770分斩获全区中考状元;另有三人进入全区中考十强、14人进入全区中考百强。
如果说,这些“精英类学子”,只是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同样的一组群体中考成绩,足以令我们折服:今年中考,该校54人通过了宣城市二中自主招生,占了这所学校自主招生的一半以上;14人通过了宣城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理化实验中考成绩满分者628人,体育中考满分427人……仅在该校的南校区,今年中考录取宣城中学的学生达144人,录取宣城市二中246人,连续两年,录取省级示范高中人数达到了390人;该校西校区参考人数67人,录取省级示范高中人数为22人。
红五月活动。
新闻推荐
“江南美,笔墨染流年。喜见秋风呈绮丽,欣观絪彩碧云间。好景在今天。”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大美宣城·中国敬亭山画院成立十周年书画精品展的日子,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更加...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