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徐开锋:城市垃圾的“终结者”

皖南晨刊 2016-09-08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玉荣

实习生 李怡 文/图

他是一个满脸黝黑、身板敦实的年轻汉子,他在远离闹市、奇臭难闻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作,他一年365天都默默无闻,耕耘在每天400多吨生活垃圾处理的最终端,他将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这座洁净的城市。

住在宣州区的朋友,你可能不认识他,但是他却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他是全国劳模徐开锋,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里的推土机驾驶员兼填埋工人。

工作,与苍蝇为伍

8月19日9时许,记者来到宣州区古泉垃圾填埋场,徐开锋正在垃圾堆中娴熟地驾驶着推土机,一遍遍来回推动压平车前的垃圾。

徐开锋的同事小声对记者说,当天上午,徐开锋已工作了3个小时,而前天夜里是他过世母亲的回丧日,他因为守夜几乎一夜未睡,“他的敬业让我们感动”。

废弃的生活用品、丢掉的果皮纸屑,腐烂的食物……盛夏的垃圾场完全暴晒在太阳底下,一阵阵恶臭熏得人近乎窒息,记者屏住呼吸走到徐开锋身边,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得叫了出来:徐开锋的驾驶室里,至少飞舞着四五十只苍蝇!

“天!怎么这么多苍蝇!”记者喊道。徐开锋听到,却笑了:“这算什么!你还没见过大中午时的苍蝇,我随便一伸手,至少能抓三四个,方向盘上巴着的苍蝇就像蛇纹!”

在一旁等待填埋垃圾的工人告诉记者,7年前,徐开锋初到垃圾填埋场工作时,闻着垃圾的恶臭味,看到到处乱飞的蚊虫,就算是回到休息室,也总是吃不下饭。

可是多年过去,他对这里的一切都习惯了,不仅能坐在垃圾堆中的推土机上大口吃饭,还经常说“一天不到垃圾场,心里都会觉得怪怪的……”

16年,与垃圾奋战

半小时后,一大片高低起伏的垃圾山被推平,徐开锋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他坐进休息室里,有些腼腆地接受了采访。

今年38岁的徐开锋已做了16年环卫工人。22岁那年,他退伍回到宣城,就被分配到环卫所,成为当时街上最年轻的环卫工人。“那时候年轻,觉得在街上搞卫生,有些抹不开面子,可是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最开始,徐开锋干了5年的河道工人。5年里,他的任务是清理当时被人们称为北城区“龙须沟”的道叉河。

每天大清早,他就扛着沉重的工具,穿着齐胸深的橡胶衣,沿着弯曲的河道,一段段、一节节地全力清理河道。他掉进过齐颈深的刺骨污水坑里,也被4寸长的大铁钉穿透过脚背,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

后来,徐开锋又做了几年道路清扫保洁工,负责当时市区环境最脏、最难管的锦城路的卫生。每天凌晨4点,他就准时出现在锦城路上清扫街道,扫完后,他就一手拎畚箕一手拿扫帚,行走在人群中、巡回在马路边做保洁。因为他的敬业,很多沿街商户和他成了朋友。

2009年开始,徐开锋成为垃圾填埋场的一名推土机驾驶员,继续与垃圾奋战,与恶臭奋战。

坚守,只能“六亲不认”

徐开锋感叹,在垃圾场的这7年,他在家人眼中变成了“六亲不认”的人。

因为垃圾场离家远,每天清晨四五点,他就骑着摩托车从家出发,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逢年过节,垃圾量骤增,别人放假,他回去得更晚。为了吃一顿团圆饭,家里经常要左等右等。7年来的春节,他没有走过一家亲戚。“所以家人说我‘六亲不认\’,也确实没办法。”他苦笑。

前段时间,宣城遭遇洪灾,洪水退去后,大量垃圾浮现,填埋场最高峰时一天收到1500吨垃圾,徐开锋工作到凌晨2点才回家。“算下来,每天在家里待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他对家人充满愧疚,“从来没帮爱人分担过家务,也没有时间照顾父母,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学习……”

这份工作这么辛苦,有没有想过转行?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徐开锋,实际上有不少离开的机会。“有人喊我去外面开推土机,工资是现在的三四倍,也有人喊我去工地做别的工种,工资待遇都很不错,但我都不想去。”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说,其实也没什么高尚的理由,就是干了这么多年,习惯了,也有感情了……

新闻推荐

赏歌舞看电影买豪车购新房 国庆哪里去? “风情宛陵湖”活动多多

国庆长假好不容易要来了,想出去散心又担心人多麻烦?这个烦恼完全抛下,在家门口的宛陵湖公园,不仅能观风景,还能赏歌舞、看电影……记者了解到,为了喜迎国庆、丰富市民生活,从9月26日至10月3日,宣城市将在...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