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与素食的清新之约

宣城日报 2016-04-11 23:03 大字

开幕式当天,敬亭山人山人海。本报记者 汪辉 摄游客在敬亭山下的茶园留影。本报记者 汪辉 摄开幕式上彩绘真人秀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报记者 戴巍 摄自驾游联盟打出了自己的旗帜。本报记者 戴巍 摄“三月三·敬亭山”诗会上,同学们正在吟诵诗文。 本报记者 戴巍 摄素食节上的游客。本报记者 汪辉 摄开幕式活动现场,旗袍秀展示。 本报记者 戴巍 摄

清甜甘香的蒿子粑粑、大米粉发酵的美味金饼、脆香嫩滑的香椿团……4月9日上午,“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活动中的敬亭山广教寺素食文化节,让不少市民“闻香下马”,流连驻足。

早上8点半,离素食文化节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广教寺附近的通道上就挤满了人。“自己的孩子平时爱吃肯德基那些洋玩意,今天就是借机会特意带她来尝尝本地的传统素食。”市民齐桂芬如是说。

“好吃好吃,有一种春天的味道!”刚领到蒿子粑粑的市民胡晓月,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赞美蒿子粑粑的好味道。“蒿子粑粑是皖南片区独有的春天特产。根据传统,‘三月三\’吃蒿子粑粑是为了祝愿家人健康长寿,不为烦心事困扰。”她告诉记者,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做蒿子粑粑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次素食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是传承美味,更是继承传统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在素食节现场,记者看到10口大锅分别作业,掌勺人挥动手中的大号锅铲,锅里各种各样的食材也随之上下翻飞。“我是义务来为大家做素食的。”其中一位掌勺人告诉记者,口味繁多的素食既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身体健康,9日当天预计将发放4000多份素食。

记者注意到,在素食文化节上,不仅出现了“回头客”,还有大量特地从南京、上海、安徽周边城市等赶来的素食爱好者。

“去年的素食文化节没能赶来,感觉很遗憾,所以这次一定要来。”来自上海的刘和平老爷爷捧着热乎乎的金饼,禁不起回忆起以前的岁月。

原来40多年前,他曾作为上海知青来到宣城教书。“以前条件都不好,而大米发酵的大饼,再配上路边采的几把香椿头就是当年最简单、最丰富的美味。”在刘和平的眼里,这次来参加“三月三”,不仅是旅游,更为了寻找扎了根的味觉记忆和美好的青春时光。

新闻推荐

韩军到济川街道城东社区走访文明创建联系户

本报讯 4月11日上午,市长韩军前往宣州区济川街道城东社区贝林雅苑小区,上门走访文明创建联系户。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唐佑文一同走访。   &nb...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