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学子青奥会志愿服务归来——青春与运动激情碰撞
□本报记者 陈旻
实习生 程晓琴 阮婷
刚刚落幕的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让全世界的青年人激情澎湃了一把,除了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们,为青奥会顺利进行而默默提供各类服务的青年志愿者们也成了展示中国青年风采的又一道风景线。他们之中,有来自芜湖的年轻人,胡厚健就是其中一员。对于这段志愿服务经历,小胡说:“累,但值得坚持!”
胡厚健是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2012级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今年20岁的他来自安徽宣城。和每一名成为南京青奥会的青年志愿者一样,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从骨子里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媒体中心、数字媒体中心、vip会议室、世界文化村的饮料供应……”小胡告诉记者,每天的工作分成两班制,上午班是从8点半到17点半,下午班是从12点半到21点半。
当问道为什么要去做志愿者的时候,原本坐着微微弓着腰的小胡一下子直起后背,眼睛里闪出自信的光,“我一直很希望有机会锻炼自己,还想着能把家乡那么丰富悠久的文化传播出去。我在此前做了许多工作,包括搜集南京都市圈涉及安徽马鞍山、芜湖、宣城等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不过因为中国文化馆需要经过严格审查,他准备的很多内容没派上什么用场,让小胡觉得有些遗憾,但他的精心“备课”还是让自己长了不少见识。
“开幕式的时候我在现场,当时气氛很热烈,安保工作很到位。”谈起开幕式,胡厚健兴奋起来,虽然只能限定在外围走廊区域让他多少觉得有点遗憾,不过视线可以到现场,也能近距离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挺难忘的,见识了各种不同的文化、见证了不同国家青年朋友在短时间所形成的友谊。”在志愿服务期间,小胡告诉我们有一件小事让他很感动,“有一次运送冰桶时桶翻了,不同肤色的青年朋友一起帮助我将散落的矿泉水搬进冰桶的经历,让我难以忘怀!”
青奥会除了赛场上的竞技,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进行文化交流、互通,则是更为积极的意义。小胡告诉记者,从全国各地来的大学生志愿者有很多,他们有的一直坚持到闭幕式,无论烈阳或阴雨,总是带着如春风般温暖人心的微笑为他人服务。同为年轻人的他们有很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家互交朋友,商讨时事,虽然此前大家并不相识,相隔很远,但在这里,年轻的心总是激情洋溢,有用不完的劲儿。青奥会胜利落幕,晒得黑黑的皮肤成了这场盛会留给他们最生动的纪念。
新闻推荐
导演田文将携《美在雅安》赴电影节发表专题演讲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