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包芜湖史上素有小上海之称以小街道小洋楼小商业小手工

金周刊 2014-08-29 23:02 大字

芜湖史上素有“小上海”之称,以小街道、小洋楼、小商业、小手工业和小吃这“五小”特征的繁荣发达而著称。如今,时过境迁,惟有小吃在延着祖训传承且保留了“小”而强,其他四小在壮大中不可同日而语了。变化的城市,不变的味道,众多芜湖小吃中拔的头筹,当数小笼汤包。倘若来芜湖品小吃而未尝小笼汤包,确乎枉来芜湖。

央视《一城一味》美食向导  童春年

小笼汤包虽冠以小字,却非一个“小”字那么简单。   芜湖小吃首推小笼汤包得到编导组的认可,刘导为了给寻找美食的胡厨留下悬念和期待惊喜的效果,在拍摄中,特意安排在芜湖美食行即将结束时,在“耿福兴”拍了片中“第一餐”。而此前编导组成员在“来意浓”、“四季春”及街边众多摊点等拍摄小包制作和享用过程时,几乎天天品尝,唯独没让胡厨享用。最有意思的是摄制组有个年轻人,早餐一口气吃了二十个汤包,中餐不愿吃饭了,他说“打了一上午的饱嗝,每打一嗝,就是一个汤包的回味,吃了中饭就没有回味了”,真是吊足了胡厨的胃口。

在芜湖从高星级酒店到路边小摊,菜单水牌上都注明“小笼汤包”,而芜湖人口语中不带汤字,甚至连“笼”也省略了,直呼其为小包子,早晨“来一笼”也是芜湖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芜湖汤包的个性特点明显,融北方的发面和南方的呆面(非发酵),被称为“小酵面”。发面吸汤,呆面无筋力易干裂且口感差,而小半发酵的面皮薄而筋道,柔软而不失韧性。馅料精选肥瘦相间的猪前夹肉,吸水性强,融入精心熬制的皮汤。一人双擀三人包捏,配伍得当,当皮一掂,馅一抹,如行云流水地一捏便是均匀的十八摺。包好的汤包放到笼屉里摞架起来,“包笼锅”的师傅也得有个上好的技术活,十多层高的笼拿上拿下,动作麻利,分别蒸制,时间恰到好处,刚熟即端,生坯摞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芜湖“小包”不仅仅制作精致,食用也很讲究。

“轻轻移、慢慢提”

纤薄的皮非常有张力地包裹着垂下来的汤汁,酷似灯笼,透过光线可以感到和隐约看到汤汁在色泽清透的面皮里涌动。“现笼汤包、回笼烧卖”指的就是汤包要现蒸乘热吃,迟了坍塌掉底无汤了,而乘热食用不当,不仅漏汤且烫伤嘴唇,甚至汤汁可溅伤同桌的他人。

“先开窗、后喝汤”

浆腴味正的汤汁伴着肉馅的鲜美吮出,笼垫松草的青香伴着滑润筋道的面味,十足的刺激着你的味蕾。有一则和汤包相关的小笑话,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共俱一桌,一人吃包子,其中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汁直飙过去,把对面的客人喷的满脸花,肇事的这位一点没察觉,低头猛吃,对面的那位也很沉的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旁看不下去了,赶快递上了个热毛巾,客曰“不忙,他还有二个没吃完哩”。

“蘸点醋、一口光”

汤包的口味也融合了东西南北方的众“和味”:咸鲜微甜。对于不喜甜的食客蘸点醋,醋是勾兑过的呈微酸甜,北方人说甜,南方人喜糖醋味而不感甚甜。胡椒的微辣也少不了,醋与胡椒的不期而遇,起到去膻解腻。

芜湖汤包成品小巧精致、品相诱人,被誉为芜湖最为亲民的食物。欣慰的是她现在不仅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合肥的“耿福兴”、宣城的“来意浓”、上海“臻意浓”等芜湖连锁小吃品牌现已正在做大做强。芜湖汤包,无论是选料还是制作技术,直至口味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归纳为一种包容性的城市文化精神,也是芜湖精神之所在。

新闻推荐

开发区警方 快破大案 不放小案 深挖积案

本刊讯 (尹辉 彭怡 高兴 墨痕)2014年以来,开发区公安分局转变工作思路,“快破大案、多破小案、深挖积案”,使得辖区刑事案件发...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