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宣州窑与宣州官窑之初步甄别(三)

皖南晨刊 2013-04-13 22:10 大字

五、宣州窑与宣州官窑的探讨

关于东门渡“宣州官窑”和文献中“宣州窑”的关系,有些研究者认为二者是合一的,但我们认为是不妥的,东门渡“宣州官窑”与《景德镇陶录》、《宁国府志》等文献记载中的“宣州窑”在产品时代、特征等方面迥然有异,二者几乎没有共同之处;黄矞在《瓷史》中提到一件别人赠送的碗,“邑人有刘庆者,昔从军至宁国南陵县,掘壕沟,发一古冢,系南唐保大年号(943-957)砖砌者。中得一碗,上肆而下敛,作平坦势,唇缘外倚,无釉,底顽实,足亦糙,内起六棱,色卵青而微灰,碎纹如毛,近足处釉乳绀黑,若浮试以漆,苍然混玉,厚近二分,然于烈日中照之,光莹欲透。南陵,古宣州域。真宣州窑器。”从引文不难看出,这件碗与前文介绍宣州窑“瓷品必极精良”,“雪白瓷”等特征并不相符。而东门渡官窑瓷器胎多淘洗不细,断面可见气孔、砂粒、胎色呈红褐、黑褐等色,釉色普遍偏灰,有青黄、黄褐、茶末、黑褐等色。器物造型的特点是粗大、厚重,多为素面,少量碗、盘类器物有简单弦纹。这些特征与黄矞所记“宣州窑”器物特征更是相去甚远。

古宣州境内多山水,地域内长江、青弋江、水阳江等江河构成了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此地的崇山峻岭中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瓷石和黏土等制瓷必需资源,富足的燃料为烧制陶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促使制瓷业蓬勃发展。宣州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创烧的。它的兴起很快发展为皖南地区诸窑,这是历史发展所致,也是商贸经济持续发展之必需。

宣州窑的始烧期应在唐代,宣州窑白瓷是该窑场自设置以来最具特色的主导产品,产品制作水平高,用材讲究,造型规整,显示出窑工们高超的技术水准,以致南方其他窑场的白瓷难以与之抗衡而独领风骚,进而使“南唐后主尤好珍玩”。宣州窑所产白瓷非一般民用产品,可能在五代便是南唐国的御窑,五代时,各国之间战乱频繁,大批北方民众逃避于此,这时的南唐国地大物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十分繁荣,这为当时的瓷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北方窑工的涌入,使惯烧青瓷的宣州窑场,一改初衷而烧造白瓷,很快便以其釉色、造型美而受到达官显贵的青睐,由此使宣州窑进入始烧以来的鼎盛期。这时的白瓷产品质量之高,工艺之精堪,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技压群芳,以绝对优势成为南方产瓷地区瓷品中的佼佼者。

综上所述,宣州窑问题争议已久,随着白瓷的出土,许多历史悬案有望得到圆满解决,只有进一步做好宣城地区乃至皖南一线的宣州窑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我们才有可能让这颗尘封在茫茫岁月中的沧海遗珠重放光彩,也将会为证经补史写下属于宣城地方特色的浓重一笔。

新闻推荐

“虽然费精力,但是能省钱”网购家装建材在宣城市渐成潮流

今年第一季度宣城楼市交易火爆,市区商品房销量月均都在900套以上。买了房,眼下又到装潢季,装潢这事儿自然成了购房者们谈论的话题。记者了解到,随着网络购物的日益成熟,现在很多业主开始在网上采购家...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